第十四章
上官蕙本就爱琢磨些新奇有趣的事,这般秘密交接於她而言,比深宅里的规矩日子有趣百倍,越想越觉得兴致勃勃。
可偏生因退婚而闹出的事端,母亲怕她在外惹是非,前些日子禁了她的足,连府门都不许随便出。她纵有满腔热情,也只能隔着窗纱嘱咐丫鬟,连亲手接样稿的机会都没有。
可尽管如此,待丫鬟从红袖楼回来递上样稿时,上官蕙还是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赶紧铺开两张蚕绢来看。
这布庄她向来都不管,反正不要亏太多钱就好,但看到花样那一刻,她眼前顿时亮了。
一张画着淡青的水纹像流动的烟雾,银灰的云影里藏着艘细小的乌篷船。杜尚若附了纸笺,解释参考了《潇湘水云》,她写得仔细,即便上官蕙不知曲目是甚麽,也能体会到当中意境。
另一张则是取自「东篱采菊」的诗句,金黄的菊瓣层层叠叠,旁边还绘着几株浅绿的芦苇,连菊叶上的绒毛都描得细细的,摸着像是能触到那点软糯。
她把蚕绢铺在紫檀木桌上,凑得极近,连呼吸都放轻了,指腹轻轻抚过绢面上的墨迹,眼底满是惊喜:「这画得也太妙了!你瞧这水纹,若是织在素绢上,定像真的在流动似的。」
说着,又想起甚麽,忙让小桃去把布庄的周掌柜请来,语气里满是急切:「快些去,就说我有紧要的事找他。」
周掌柜自接手布庄都未曾被唤到府中,这收到口讯匆匆赶来时,上官蕙正坐在桌前,见他进来,连忙把蚕绢递过去,眼睛亮得像藏了天星:「周掌柜,你快瞧瞧这花样,能不能织出来?」
周掌柜接过蚕绢,眯着眼仔细看了半晌,又用指头量了量花纹的间距,脸上渐渐露出惊喜的神色:「小姐,这花样设计得极好!就是织机的纬线走向,还得跟绣娘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做出来。」
上官蕙听了,心里更踏实了,当即拍板:「那好!你赶紧把府里最好的绣娘叫来,先按这花样织块小样,尺寸不用太大,二尺见方就好,越快越好。」
绣娘们闻讯赶来,围着蚕绢细细看了一圈,个个都觉得新颖。
上官蕙怕她们领会不到花样里的意境,特意站在最前面,指着水纹细细解释。周掌柜也帮腔道:「这《潇湘水云》的水纹,织的时候要轻些丶薄些,像江面上飘着的烟雾似的,千万别织得太厚实,不然就少了那份灵气。」
「还有这菊花的花瓣,边缘处要留点毛边,不用太整齐,才显得像田里长的菊花??」
几位绣娘听得认真,连忙点头应下,把要领记在纸上,才小心翼翼地捧着蚕绢往织房去。
可上官蕙还是不放心,坐在椅上没安生片刻,隔着一炷香的功夫就让小桃去织房问进度。
直到小桃笑着回来说「绣娘们已经开始往织机上穿线了」,她才长舒一口气,慢慢坐在椅上。
韩卢自从应下布庄管账的差事,每日都比鸡鸣早两刻起身。
红袖楼要到申时才会开门迎客,他正好趁这段空档,往布庄跑一趟,这样既不耽误照顾杜尚若,也能把布庄的活计干妥帖。
路上买两个热乎的肉包子揣在怀里,到了布庄门口,周掌柜的夥计还没来开门,他就先从後门绕进去,把昨日的账本从柜台下拿出来,就着晨光核对银两数目。
账目核对完,天也亮透了,布庄後院新到的织线也该搬了。
几捆浸过浆水的桑蚕线沉甸甸的,提在手上能感觉到线团里的湿气,他两手各提一捆,胳膊上的青筋微微鼓起,额头很快沁出细汗。
听周掌柜说这批线是要赶织杜姑娘设计的「潇湘水云」花样,他搬得更起劲,连歇脚的功夫都省了,只在空档时掏出怀里的包子咬两口。他得赶在绣娘上工前把线送过去,千万别耽误了织小样的进度
他比谁都盼着这些花样能卖得好,这样杜尚若离赎身的日子就更近一步。
三日後,杜尚若正在房里画新的花样,笔尖刚蘸了淡青颜料,要在绢上补画水纹,就见韩卢掀帘进来,手里还捧着个裹得严实的布包。
她指尖一悬,当即放下笔,快步上前接过布包。
打开一看,随即就把两块二尺见方的小样铺在桌上,浅青色的水纹在斜阳下泛着细微的光泽,手摸上去柔软顺滑,银灰色的云影叠在水纹上,像是真的浮在布面上。
另一块的菊花布样则更惊人,金黄的花瓣层次分明,阳光照在上面时,还能看出细小的绒线,连旁边的芦苇叶都织出了脉络,摸上去能感觉到轻微的凸起。
布包里还夹着张上官蕙亲笔写的纸笺:「姐姐,小样织出来了,我瞧着极好,周掌柜已经安排织大布了,先做几条裙子出来试试水,等做好了先给你送过去。」
字里行间的雀跃,像能透过纸页传过来。
杜尚若拿着小样,暖意在心上漫开,就像是看到脱籍文书一般,只要再往前一步,就能摸到自由的边缘。
正想跟韩卢说些甚麽,就听韩卢道:「上官小姐说,等做好了裙子,让丫鬟悄悄送来,让姑娘先试穿。」
杜尚若听了,眼眶微微发热,指尖轻轻抚过小样上的花纹。
她本以为上官蕙和蔺穆安关系好些,给了自己和韩卢差事,便算报了之前的情分,往後就不会再有牵连,没成想她是真心待自己。
韩卢见她盯着布样出神,又道:「这布看着是极好看,一定能卖好的。绣娘们见了这花样,说这花样比普通的缠枝莲费功夫,可织出来的效果好太多,往後定能卖个好价钱。」
杜尚若闻言,嘴角轻轻弯了弯:「会的,等这布开始卖了,赚了银钱,你便不用再这般辛苦。」
杜尚若等了一周才收到襦裙,裙子虽美,可织布费时。要是按这速度下去,若只靠卖裙子凑赎身钱,怕是要等上一年多才能攒够。
她坐在镜前,手指反复绕着裙带,忽然有了主意。
帕子丶荷包丶扇套这些物件,织起来快,三五日就能出一批,卖得也灵活。寻常百姓买得起,她既能尽快赚些银钱应急,也能让京里人先认住这花样。
至於裙子,则采用预订的方式,这样既能提前收到订钱,也免得织好後压在库里卖不出去。
另一方面,物以罕为贵,需花时订制的东西,官家小姐更是趋之若鹜。
上官蕙收到纸笺时,正在跟周掌柜商量布庄的新货架,见了这提议,当即拍了下手,笑道:「杜姐姐这主意好!我怎麽没想到?小件东西成本低,百姓也买得起,正好能打开名气。」
当即便让周掌柜安排:「你让绣娘先停下裙子的活,先织一批帕子和荷包,帕子就用《潇湘水云》的水纹,荷包就做菊花样的。」
当天傍晚,杜尚若就收到了上官蕙的回信:「姐姐主意太棒!我已让周掌柜安排了,绣娘们连夜就开工,等小件做好,先在布庄最显眼的地方摆着卖,定能卖个好价钱!你要是有新花样,尽管画,布庄的颜料不够了,我让丫鬟给你送过去。」
一朝未收到钱,杜尚若都不敢掉以轻心,连被兰穆安背叛的事都压在了心底,只一门心思扑在画纸上。
想着要多画些新花样,多赚些银钱,想到些主意,连着花样稿纸一起送给上官蕙。
周掌柜按着上官蕙的吩咐,把布庄的绣娘分成两拨,一拨继续赶制裙子,另一拨则专门做小件。连布庄里打杂的小夥计都跟着忙,一会儿帮绣娘递线轴,一会儿去仓库搬素绢。
布庄的人虽然都忙,但透着股少见的干劲,大家都看出这花样会受欢迎,只要等小件卖了好价钱,布庄的人也能跟着沾光,更能收到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