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缘由(2 / 2)

慢慢的向前步,朱佑堂一边说着,一边也在梳理着自己的思绪:「皇家商行的成立,是为了开拓商路,逐步放开海禁,所以,这其中有几点关键之处,需要格外注意。」

汪直亦步亦趋的跟在后头,神色无比认真:「请皇爷吩咐。」

朱佑堂没有回头,只是缓缓道:「朝堂上下之所以一直不愿意开海,名义上是为了维护祖制,但是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开海对他们来说没有好处罢了,所以,真正要开海,就得让所有人看到,开海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也是朕选择用皇商这一方式的原因所在。」

汪直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很快便想到了什麽,道:「皇爷是说,让皇商定期缴纳钱银,让商行也成为朝廷的财源之一?」

如果从这一点上来说,皇商的办法,的确要比徐薄提出的方案要好一些。

徐薄的方案,其优势实际上是在于低调,虽然实质上都是雇佣民间商人出海,但是,因为是宦官的私人行为,所以,不会有人将此事联系到开海上头去。

但是,也正因为是私人行为,随意性很强,不能形成完整的制度,更不可能摊开来拿到台面上说。

而皇商就不一样了,汪直在听完这番话之后,很快就反应过来,因为皇商属于官方授予的身份,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一种官方背书的制度存在。

尽管这种制度在朝中大臣看来,必然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违背祖制的,但是,再不合理的制度,在维持运行的期间,也是不会受到追究的。

换句话说,用皇商的方式来运行,可以更加正规,也同样意味着,在需要的时候,其形成的成果,是可以拿到朝堂上讨论的。

然而,朱佑槿闻言,却笑着摇了摇头,道:「是这麽个道理,但是,你还是想的太浅了些,朝廷每年的岁入何其多,光靠这些皇商每年缴纳的钱银能有多少?若是名额少而缴纳的钱银多,这些商人抵受不住,而若是名额多而钱银少,那又太过扎眼得不偿失,所以,这些买名额的钱银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在于商税!」

朱佑停住脚步,看着眼前待放的花苞,目光灼灼。

「商税?」汪直的目光当中露出一丝疑惑,作为曾经的西厂提督,对于抓人和带兵方面,汪直是一把好手,但是,在经济方面,他却着实不能算是精通。

而这也是朱佑堂特意将汪直留下来的原因,商行的筹建,就算再怎麽低调,到底是牵扯到了海禁,所以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地方,都会遇到很大的压力。

尤其是沿海一带的那些乡绅,朱佑堂很清楚,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明面上是乡绅士族,实际上却是走私商人。

想让他们安安分分的听商行的话,只有官面上的这个皇商身份作为利诱,是完全不够的。

毕竟,他们走私做的好好的,何必要交一笔钱银去换这个所谓的官面身份了。

所以,就需要一个能镇得住他们的人来做这件事,在朝堂之上,这个人是内阁大臣徐溥,而在具体操作层面,这个人只能是赫赫凶名的汪直。

想当年,汪太监连朝堂上下的文武群臣,都能收拾的服服帖帖的,现如今,对付这些走私的商人仕绅,自然是不在话下。

也正因如此,朱佑橙才必须细细的将商行的作用和目的,都对汪直交代的清清楚楚,避免他在做事的时候拿捏不准,走偏了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