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130试探(2 / 2)

于粟警了长孙道生一眼,道:「山阳公有令,不可浪战,如果长孙公执意行事,又何必询问我的意见。」

长孙道生闻言闭上了嘴。

于粟害怕奚斤的军法,他又如何不怕。

部山上有四万军队,其中,以刁雍的兵力最多,占据半数,但于粟与长孙道生议事的时候,

可没有刁雍插话的资格。

山脚下的晋军实则只有二千骑,还有一千骑走得慢,沿途对任何可能藏有伏兵的地点细致搜索段宏见魏军迟迟没有动静,扼腕叹息:「魏人果然是要坚守山寨。」

此前,刘义真预计于粟会带着东晋的一众流亡宗室暂时退回河内,待晋军前往充州丶北青州后,再度南下,截断普军的粮道与退路。

关于这一点,刘义真倒是并不担心,就算粮道被断,还可以从淮南丶淮北调运粮草。

而关中守备充足,又有一千鲜卑虎斑具装已经抵达了关中,这是刘义真在建康时向刘裕讨要的,刘裕一封调令送往汉中,梁州刺史索邈可不敢扣留这支虎斑具装骑兵。

刘义真即使被断了后路,也无需担心粮草供应,与关中防御,大可在清剿了中原各地盗匪后,

再回师进攻河洛。

只不过,刘义真后来见魏军没有渡河北上,反而是留在河南,以为对方贪图自己的项上人头,

利令智昏,因此做了最乐观的估计,魏军有可能下山与他会战。

毕竟如果魏军坚守山寨的话,固然能够击退晋军,但进攻方才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而且攻山的话,只能是步兵挑大梁,意味着刘义真一旦见局势不妙,随时能够带着骑兵撤走。

如今却没想到,魏军既不退回河内,又不肯下山交战,真的是打定主意要等着晋军进攻其山寨了。

段宏深深看了一眼部山,而后唤来亲信,吩咐道:「回去禀告世子,魏人无动于衷,还请另作打算。」

「诺!」亲信领命告退。

而段宏并未离开,他下令人马就地休息,监视山上的魏军,若有动静,可以立即示警。

刘义真得到段宏的亲信报信时,距离金墉城仅二十里,他心中失望不已,但没有表露出来。

骑在马背上的刘义真大声笑道:「段中兵带着一支疲兵在山下耀武扬威,然而魏人胆怯,竞然不敢一战。」

伟人曾说过,要在战略上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其意在于,要从全局层面上树立必胜的信念,而在具体的作战部署上则应该审慎决策。

刘义真当众大肆贬低魏军,是在给将士们鼓劲,为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念,激励士气。

但他在做战斗部署的时候,绝不会因此掉以轻心。

王镇恶丶沈田子丶檀道济等人常年带兵,自然清楚刘义真的用意,众人也纷纷发笑附和,对魏军大肆贬低,只不过大家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魏军与河洛贼寇据险而守,难不成真的要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