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131秘闻
刘义真在当天黄昏时,就已进驻金墉城,
金墉相较于洛阳来说,无疑是座小城,但足以容纳刘义真带来的十万军民。
毕竟在隋末时,李密率三十万人兵发河洛,就是以金墉为行营。
眼下大敌当前,刘义真入城后,无心宴饮,他在将佐们的簇拥下,登上百尺楼,遥望黄昏下的部山。
许久,他回头问道:「可有什麽法子能将魏军激下山?」
身后众人面面相,魏军如今铁了心要坚守山寨,不是寻常的激将法能够奏效的。
正此时,段宏突然出声道:「下官曾仕魏,在河东时,听说过一则秘闻。」
刘义真若有所思,道:「不妨直言。」
其馀众人也纷纷看向了段宏,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太元元年(376年),符秦进攻代国,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子拓跋翼圭缚父请降,而那位拓跋翼圭便是魏国开国之君。」
段宏说罢,以刘义真的反应最大:「怎麽可能!」
这其中的信息量太大了,直接冲击他的固有认知。
段宏口中的拓跋翼圭,即拓跋,他没有汉名,属于音译,故而又常被写作拓跋开丶拓跋涉矽丶拓跋翼挂丶拓跋什翼挂等等。
刘义真起初以为段宏说的秘闻是指拓跋之母贺氏被其祖父拓跋什翼键收继,他并非拓跋是的遗腹子,而是拓跋什翼键之子。
如今,且不说拓跋的生父究竟是拓跋什翼键,还是拓跋是,史书记载,拓跋矽生于太和六年(371年),前秦进攻代国的时候,他才五岁,哪来的能力降服拓跋什翼键,向前秦请降。
而且刘义真记得拓跋什翼键是在内乱中被一个名叫拓跋是君的逆子所杀,怎麽在段宏的嘴里,
却成了前秦的俘虏。
但转念一想,拓跋复国时,只有十五岁,而拓跋什翼键又不是仅存了一个儿孙,如果按照史书记载,拓跋六岁就被送往了长安,又哪来的威望能够在牛川部落大会上被推为共主。
考虑到崔浩在修国史时,因为暴扬国恶家丑,而被夷灭五族,因此,《魏书》中关于代国丶北魏前期的一些记载确实不能尽信,那段历史只怕早被删改得面目全非。
而刘义真也终于想起了段宏所言在后世史书中确有记载,不过不是《魏书》,而是《普书·
坚传》。
原文是:坚既平凉州,又遣其安北将军丶幽州刺史洛为北讨大都督,率幽州兵十万讨代王涉翼犍......翼犍战败,遁于弱水,符洛逐之,势窘迫,退还阴山。其子翼圭缚父请降,洛等振旅而还,封赏有差。坚以翼键荒俗,未参仁义,令入太学习礼。以翼圭执父不孝,迁之于蜀。
代土涉冀键,即拓跋什翼键。
暂且不提拓跋是不是拓跋翼圭,《魏书》与《晋书》关于拓跋什翼犍的结局存在明显冲突,
一个是记载拓跋什翼键被拓跋是君所弑,另一个则记载被符秦送往太学,学习礼仪。
相较而言,刘义真认为《晋书·符坚传》的说法可信度更高。
拓跋什翼键战败后,受到国人的质疑,故而发生内乱,拓跋翼圭是胜利者,他能够缚父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