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盛世将来
皇三子离开之后,李皇帝坐在甘露殿里,默默看着老三离开的背影,没有说话。
从章武元年开始,准确来说,应该是从他入主中原开始,一直到现在,他都在不遗馀力的,想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能够持续运转的,并且尽量利民的制度。
不过这些条件,有些时候是相互冲突的,因此这个事情很难。
到现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考虑,宗藩制度基本上已经确立下来了。
李云在爵位上,可以说是苛待了子孙,但是他从另一个层面,也补偿了子孙们。
他把皇家的产业,作为股份,也会分一部分给这些儿子们,并且让他们传家。
这些皇家的产业,以及内帑,都是跟朝廷没有关系的,算是李皇帝的个人私产。
这其中,甚至包括洛阳附近的一些皇庄。
这些产业,是李云可以自由分配的,跟朝廷没有关系,任何大臣也约束不到,毕竟不用朝廷花钱。
章武一朝的内廷,花钱并不是很多,而且因为内帑很肥,李皇帝根本用不完,分给儿子一些,就当是地主老财分家产了。
这种分法,一两代人两三代人,多半是不会出什麽问题的,至于在遥远的将来,太过富庶的某一支宗室,会不会引出什麽问题…
李皇帝已经没有办法预见了,即便预见,他也懒得再去考虑这个问题。
毕竟官本位时代,光有钱不会有什麽太大的用处,最终还是得有权柄才行,因此在李云看来,即便会出问题,也不会是什麽大问题。
到这里,宗藩制度,李皇帝就基本上已经弄完了。
这是少数在开国之初定下来,后世就很难动摇的制度,一句太祖皇帝成法,就能拦下后世天子。
因此,李皇帝立下来的这套制度,很大概率会贯穿整个李唐一朝,直到这个王朝被后来者一脚踢进坟墓里。
等到皇帝陛下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是子夜时分了,这一晚上他依旧没有去后宫歇息,只是在甘露殿里合衣睡下。
到了第二天上午,皇帝陛下刚醒过来没多久,就有京兆尹以及新任户部尚书,再加上农事院的院正,进宫求见。
这三个人被召进了甘露殿之后,俱都跪在地上,对着皇帝陛下叩首行礼:「臣等,拜见陛下。」
皇帝陛下这会儿刚吃完饭,闻言看了看这三人,尤其是看了一眼皮肤黢黑,形如老农的农事院院正,哑然一笑:「什麽事情,让你们三个人一起来了?」
新任户部尚书薛收,对着天子低头行礼,脸上是遮掩不住的喜色:「恭喜陛下,去岁陛下让农事院的新稻种,在京兆府以及河南道部分州郡推行。」
「眼下,一些稻田已经收割。」
薛收低着头,报喜道:「胡院正这些天,走了京兆府内好几个县,与农事院的人一起统计收成,同样的地块,今年的平均收成。」
「确比去年,增长一成以上!」
农事院的胡院正,再一次跪在地上,忍不住泪流满面:「陛下,臣没有辜负陛下嘱托,没有辜负朝廷十年的重恩。」
晋王,京兆尹李正,也上前拱手行礼,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说道:「陛下,京兆府也派人,与农事院一起统计了这个事情,薛尚书与胡院正,所言非虚。」
李皇帝闻言,先是愣神了一会儿,随即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光彩,他先是笑了一会儿,然后看着下面的三个大臣,笑着说道:「这个事是好事情,户部立刻拟文书,通报朝野上下。」
「一会儿,你们去知会中书吏部,立刻拟制,晋胡卿为户部右侍郎,依旧兼管农事院。」
李皇帝说到这里,顿了顿,继续说道:「新稻种,要继续培育,今年推广出去的新稻种,明年播种的时候,继续往东边推广,至于南北两边。」
皇帝陛下默默说道:「南北气候不同,还要慎重,农事院从今年开始,在河北道,关内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以及岭南道各设一个分院。」
「钻研农事。」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想起来了一件事,开口说道:「当今朝廷初定,最要紧的问题不是稻种,而是开垦,户部还有工部,要多多配合,尽可能多的开垦田地。」
「还有,各地农事院报上来的数目,必须要由户部核实过,才能作数。」
皇帝陛下沉声道:「谁要是虚报数目,以欺君罪论处,罪不可恕!」
三人俱都跪在地上,对着天子叩首行礼,低头应是。
李皇帝示意三人起身,笑着说道:「农事院既然有了成效,朝野上下对于朕的非议,也总算可以稍减了。」
「三位做得很好。」
皇帝陛下满脸笑容:「等朕这几天,安排完了战事,再同你们细聊此事。」
如今,枢密院与兵部,都在紧锣密鼓的备战,越王这几天就要离开洛阳,赶往剑南道。
陈大领着神武卫出京,也是这几天的事情,因此这几天,皇帝陛下会相当忙碌,很难走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