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形象就是:有文化有涵养的大陆艺术家,但很接地气。
赵丽蓉更是大放光彩,各界可喜欢这老太太了,追着要签名。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都说:「您讲话跟咱这儿的长辈差不多,亲切。」
有一个活动,是搞联谊演出。
台湾也有戏曲界的,准备了一出评剧《花为媒》。演出前台湾一个演员拉肚子无法上场,赵丽蓉直接换装补位,演了《花为媒》里的张五可。这唱段她十年没练,一点没忘。
她还跟小虎队唱了一首《爱》,苏友朋几个都叫奶奶。
龚雪则点名一个叫伍佰的歌手,说是陈先生喜欢。
主办方不敢怠慢,于是一脸懵逼的伍佰被叫来。他才23岁,去年刚出道,只有两支单曲,唱了一首闽南语歌《楼仔厝》,听的龚雪也一脸懵逼,搞不懂陈老师的审美。
长的不好看,唱的不好听,甚至听不懂……陈老师为什麽喜欢这个家伙?
当然出于礼貌,她还是聊了聊天,合了张影。伍佰受宠若惊,决定以后开演唱会多唱几句,不能老让观众掏钱唱歌。
眨眼到了最后一日。
晚上,代表团在酒店又开了个小会。影协的领导张海涛总算能松口气,笑道:「这十天我都提心吊胆,生怕出点意外。还好顺利完成了任务,大家表现不错,给台湾群众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台湾同胞的热情出乎我的预料,真是挺感动的。」
「是啊!各方面都很周到!」
「没来之前以为什麽呢,来了之后发现跟大陆好像,毕竟是血浓于水啊!」
「对对!他们戏曲界也很繁荣,这点让我没想到。」
众人七嘴八舌,体验确实不错。
赵丽蓉却道:「我觉得吧,有好的也有坏的。像昨天一个唱戏的跟我聊天,说他们的名角儿唱一场能挣几千美金,演员挣的也多,但就是没地位,还跟旧社会似的。
社会上把他们看作艺人,他们自己也自称是艺人,下九流……让我想起陈老师整风来了,说的真没错,要论地位还得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高。」
「这几天我到处转了转,台湾是个浓厚的资产阶级社会,拜金严重,阶层分化,富人区丶平民区搞的很清楚。农村贫困,整体建设没啥成效。普遍精神空虚,缺乏食粮,年轻人还有吸毒的……」
龚雪道:「我们对港台开放,但也不能什麽都放进来。」
「……」
一番话说的大家有点尴尬,你爱人是干这个的,我爱人不是啊!我们也管不着啊。
当然没人反驳她的观点,这是事实。他们来了几天光看报纸丶电视,就晓得台湾娱乐圈有多乱了。
「两位说的很对,我们要看到好的一面也别忘了坏的一面。这次回去,我们肯定要写报告开座谈会的,讲就讲全面。就像吸毒,那肯定要大力批判的。」
张海涛定了座谈会基调,不能光夸台湾。
…………
临别之际,大家去机场送行,颇为依依不舍。
李行也如此,抛去与陈奇的个人恩怨,他希望多搞这种礼尚往来的活动,一个劲道:「关于电影交流合作,我们继续努力争取,你们也要加大呼吁,争取早日实现。」
一个记者也喊:「赵老师赵老师,盼您常来啊!」
「以后有直航我就来,转机太折腾。」赵丽蓉笑道,依旧一嘴的唐山味儿。
「哈哈!」
送行的人都笑起来,笑声中隐隐有着期待——这会是两岸的破冰期,大家都希望交流,只可惜两岸直航要等到2008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