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星旗下拥有大量港片IP和明星资源,但其出品的黑帮片丶赌片等传统优势类型,在进入内地时往往面临最大的审查阻力。
他们希望王盛能「指点迷津」,探讨如何将其强大的制片能力和明星资源,与内地的市场规则进行「嫁接」,甚至愿意投资王盛主导的项目,以换取学习和进入内地市场的机会。
这背后,是港式类型片在内地市场转型的普遍焦虑。
杜琦峰和韦佳辉(银河映像核心):银河映像以其独特的黑色宿命论和作者风格享誉影坛,但其作品往往偏于阴暗冷峻,与内地主流观众口味和审查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杜琦峰通过共同友人向王盛表达了「希望寻求艺术与商业平衡点」的意愿。
陈佳上:刚刚拍完《恋战冲绳》(2000年)的他,正处于创作转型期。
他兼具商业片导演能力和一定的作者表达(如早期的《逃学威龙》系列到后来的《野兽刑警》)。
他递来的信函中,充满了对王盛打造「盛影系」内容的敬佩,并提出了一些关于「都市爱情喜剧」和「中小成本类型片」在内地发展的设想,希望能获得盛影的投资和发行支持。
他代表了另一批寻求稳妥丶类型化突破的导演。
文镌和刘玮强(最佳拍档):凭藉《古惑仔》系列丶《风云雄霸天下》等片叱咤风云的这对搭档,也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
《古惑仔》系列难以进入内地,而《中华英雄》等特效大片成本不菲。
他们希望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或许是一些更偏武侠丶玄幻,但价值观更普世的项目,希望能复制《功夫足球》的成功路径。
王橸:这位「快刀手」自然不会缺席。
他通过多条渠道向王盛示好,表示自己手中拥有大量成熟的商业剧本和快速组局能力,愿意完全根据内地市场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
他深刻地认识到,谁能掌握内地市场的脉搏,谁就能掌握未来。他的务实和高效,在某些特定项目上,或许能与王盛的商业布局产生互补。
一些独立制片人和二三线公司:更是数不胜数,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项目计划书,从低成本的恐怖片丶爱情片,到套路统一的卧底题材,希望能得到盛影的青睐,哪怕只是参与投资,分享发行网络。
听着蔡怡浓的汇报,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背后代表的诉求,王盛靠着椅背,陷入了沉思。
这股涌动的暗流,清晰地标示着一个时代的转折点——港岛电影黄金时代馀晖渐散,北上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
而他自己,无意中站在了这个浪潮的潮头,成为了许多港岛电影人眼中通往广阔内地市场的「引路人」和「金主」。
这些人,这些公司,带着各自的优势丶困境和野心,希望通过他与内地市场建立联系。
换而言之,都想当总舵主的狗。
「王总,我们怎麽回复?」蔡怡浓轻声问道,打断了王盛的思绪。
王盛缓缓坐直身体:「回复不用急……」
他沉吟片刻,开口道,「这样,阿浓,你牵头成立一个临时小组,专门负责梳理和评估这些来自港岛的合作意向。
把我们现有的项目资源丶明年的大致排期,以及合作的基本底线——比如必须符合内地价值观丶尊重创作规律但最终审核权在我方等原则,梳理清楚。」
「我明白了。」
蔡怡浓点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