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1 / 2)

朱颜不倚东风 风士 8716 字 5小时前

第二十二章

上官蕙说不急,也真没促催她。

她在布庄忙完就来杜府,和杜尚若两人坐在小院里剥新采的栗子。

韩卢回来看到他们两人说说笑笑,只觉得心口像是被温水浸过,软呼呼的,连带着连日奔波的疲惫都散了大半。

上官蕙拉着杜尚若去东市逛杂货铺,补一下家里的用品,买完又去看糖画,看师傅用熬得金亮的糖浆勾出龙凤样式。

杜尚若不是没看过,只是入袖红楼前家景不好,没吃过,进楼後更是没机会。

上官蕙看她眼馋,二话不说就掏钱给她买一个。师傅画了一只兔子,圆滚滚的,很是可爱。

从东市出来,两人又往西巷的茶楼去。拣了二楼临窗的位置坐下,点上一碟桂花糕丶一壶碧螺春,听这京城里的八卦,上官蕙一边听,一边在她耳边补充细节。

杜尚若一边咬着桂花糕,一边听着,偶尔点头应和,窗外的市井声丶楼里的说书声丶身边人的低语声混在一起,暖融融的让人忘了时间。

这样的日子无悠无虑,倒是轻松,让她第一次真切地觉得,原来日子可以这般无忧无虑,这般轻松自在。

两人玩到天快黑才回家,脚刚迈过巷口,就见隔壁的王婶挎着菜篮从里面走出,见到她便热络地笑着招手:「杜姑娘回来啦?你家男人今儿个比往常还早,晌午过後就回来了,我在院里都闻见锅里炖肉的香味儿,勾得我家小子直嚷嚷要来蹭饭呢!」

杜尚若步子顿了顿,客气地回话:「阿卢回来了?」

王婶却愣了一下,接着笑出了声,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姑娘怎麽这麽叫你男人啊?这「阿卢」是你们之间的昵称吧。可在外头这麽叫就不好了,不然别人听了,还以为你们夫妻间生分呢!」

杜尚若一愣,脸颊倏地漫上一层浅红:「他??」

一旁的上官蕙听得笑开了:「王婶您可误会啦!韩卢从前就跟着尚若姐姐,论起来就是个弟弟,哪里是夫妻呢?您瞧他这年纪,尚若姐姐疼他还来不及,怎麽会是您想的那样。」

王婶听了,恍然大悟地拍了拍自己的手背:「哎呀,是我老眼昏花看走了眼!我就说你们两人站在一块儿这麽像,还以为是夫妻相,原来是姐弟啊!」

她忽然想起甚麽,凑近了些:「对了,杜公子今年多大年纪了?」

她看门牌,以为韩卢也是姓杜,韩卢也免得麻烦,没跟她解释。

杜尚若倒是蒙了,想了下才缓过神:「十六,快十七了。」

她也该准备一下他的生辰礼物了。

「十六?那可太好了!」王婶眼睛一下子亮了,顿时打开话匣子,语气里满是兴奋。

「我有个侄女,过两个月就及笄。那姑娘生得细白清秀,手也巧,缝补浆洗样样精通,对长辈也孝顺,在家里从来不惹麻烦。我看韩公子为人踏实,又对你这麽体贴,要是能让他们见见,说不定能成一段好缘分呢!」

杜尚若听着,缓缓摇了摇头:「王婶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是这婚事毕竟是终身大事,这事还是要等他回来,跟他好好商讨一番,我做姐姐的,也不好替他拿主意。」

王婶笑眯眯地往前凑了凑:「那你替我问一下,对了,说到这婚事,杜姑娘你多大年纪了?模样生得这般俊,手艺又好,我认识的人多,这条巷子的人都熟,我也替你打听打听,总不能一直单着呀。」

杜尚若浅浅地笑着,温婉而疏离:「谢谢王婶一番好意,只是我暂时没这心思,就不必麻烦您了。」她从袖红楼走出来,身子也交过给两个男人,哪里敢想「婚事」这两个字。

王婶以为她心里藏着隐情不愿提,便也不再多劝,只叹了句「姑娘多虑虑总是好的,你们有打算再跟我说吧」,就挎着菜篮往自家院里走了。

等王婶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杜尚若才松了口气,转身和上官蕙往院里走。

推开院门时,一股浓郁的肉香先扑了上来。餐桌上已经摆好了三副碗筷,青瓷盘里盛着红烧排骨,白瓷碗里是清炖鸡汤,连碟子里的青菜都莹莹地泛着油光,韩卢正从厨房里端着最後一碗炒笋走出来。

上官蕙眼睛一亮,三步并作两步凑到桌边,伸手就想去捏一块排骨,却被韩卢用筷子轻轻敲了下手背:「先洗手。」

她也不恼,笑嘻嘻地举起手:「知道啦!我可是专门来蹭饭的,闻着香味就走不动道了。」

韩卢把炒笋放在桌上,目光扫过上官蕙的背影,眉头轻轻蹙了下。

他原本算着杜尚若今日回来得早,特意多做了两道她爱吃的菜,想趁着这会儿功夫跟她说说後院种花的事,哪成想又来了个「不速之客」,难得盼来的二人时间又泡汤了。

韩卢心里莫名窜起一丝烦躁,却又只能压着,伸手将春笋往杜尚若那边推了推:「今天去哪玩了?」

杜尚若正用竹筷夹着一块笋片,闻言抬眸笑了笑:“去东市逛了杂货铺,还吃了糖画,後来又去西巷的茶楼听书,先生讲的京城趣事可有意思了。”

韩卢听着,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高兴吗?」

「高兴。」杜尚若点头,说着却顿了顿,眼神里添了点遗憾:「就是可惜你不在,要是你也一起去就好了。」

这孩子跟着她,都没怎麽出来玩,现在出来了又要去布庄,也不知有没有体验过这些。

韩卢心里那点烦躁瞬间被这话说得散了大半,只觉得心口暖暖的:「布庄早上事多,只有等你画的那批布全卖完了,我才得空。」

正说着,上官蕙甩着手从廊下走过来,指尖还沾着点刚洗过手的水珠:「你们在聊甚麽?」

被她这麽一打断,韩卢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心里那点不悦又冒了上来,脸色沈了沈,还是耐着性子问了句:「上官小姐这时候不回去,府里没关系吗?」

他这话问得不算客气,潜台词就是让她“该走了”的意思,目光直直看着上官蕙,等着她的回答。

上官蕙拿起筷子夹了块排骨嚼得正香,听到这话顿了顿,脸上的笑意淡了些:「有甚麽关系?我回去了,还不是要听我娘在耳边念叨亲事。说甚麽我一个姑娘家,就算布庄生意再好,能挣钱也不够,将来还是要找个男人依靠,才能算有归宿。你说烦不烦?」

杜尚若听到「亲事」二字,抬头看了上官蕙一眼:「都过了快一年了,你对从前的事,还是放不下吗?」

上官蕙嚼着排骨的动作慢了下来,放下筷子端起茶杯抿了口,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不是放不下从前的事,其实我也知道,我这个年纪,确实该想想这些了。」

「只是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布庄的生意越来越顺,闲下来就能找你说说话丶逛逛街,多自在。要是真嫁了人,从今往後要侍奉公婆,要管着家里的油盐酱醋,还要牵挂着夫君的动向,指不定还要耽误布庄的生意,这日子想想就累。」

她说着,忽然看向韩卢,眼睛亮了亮:「小韩,你家里有酒不?给我来一杯,今天想喝两口松松心。」

韩卢听着她的话,想着上官蕙要是喝醉了,就能让她家的丫鬟小桃来接她走,这样他和杜尚若就能有单独相处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