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明朝末年,皇帝连收到的战报都是假的。
当皇帝的连敌人是谁、敌人有多少、敌人打到哪里都不晓得,更别提知不知道底下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大明王朝会崩溃就很正常了。
算了,这又不是他能操心的事。
顾闲暗自嘀咕了半天,嘴里却说道:“稿子又不嫌多,你没听过‘量变引起质变’吗?”
申时行向来好脾气,带着笑虚心求教:“我确实没听过,你给我讲讲。”
顾闲这人吃软不吃硬,有人骂他他只觉得不服,遇到申时行这么个说话好听的倒觉得自己刚才不该胡说八道了。
话题都说到这了,他也只能给申时行举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之类的例子,表示量变到质变就是这个意思。
大家都养成了观察周围各种人和事的好习惯,无论遇到好的情况、坏的情况都第一时间付诸笔端,这对投稿者自己来说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新风》来说也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申时行认真聆听完了,点着头说道:“你说得有理,我也与朋友写信时也会劝他们多多写稿。”
顾闲听了十分感动,觉得申时行人真好。
他扒拉了一下申时行后来当首辅干的事,发现申时行确实是个好人。
张居正、张四维先后故去,申时行对外哄着朝臣,对内哄着万历皇帝,终日左右周旋、缝缝补补,最后……挨了汤显祖的骂,辞官回老家养老去了!
汤显祖一个写戏曲的能进史书,与他写来骂申时行的那篇《论辅臣科臣疏》有一定关系。
汤显祖表示爵禄本来该是君恩,现在成了辅臣用来养狗的狗粮,这些狗只知道感恩辅臣,不知道感恩陛下,臣真是太为陛下可惜了!
至于养狗的辅臣有哪些,汤显祖先点名张居正,说前十年是张居正“刚而有欲”,带着一群亲信很嚣张地败坏朝纲;后十年是申时行“柔而多欲”,带着一群亲信“
靡然坏之”!
总而言之,这师徒俩作恶多端!
申时行本来就不愿掺和万历皇帝选立太子的“国本之争”,挨了这顿骂后赶紧找机会告老还乡去了。
生怕走慢了会身败名裂。
事实证明申时行这个选择是对的,他退休回长洲县后又舒舒坦坦地活了许多年,八十岁都还能收到万历皇帝的关怀问候!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们要是侥幸没被清算,未来很可能滚回同一个老家!
想到这里,顾闲拉着申时行的手殷殷说道:“等以后我们都回了长洲,我一定时常去找你玩。我跟你讲,我知道好几个很好的钓点,去钓鱼钓虾保证满载而归!”
申时行:?
所以话题是怎么转到回长洲上的?
他错过了什么吗?
申时行知道顾闲这人向来想一出是一出,即便很不理解少年人的想法,也还是顺着顾闲的话头笑着应承:“好,到时候我们一起去。”
————————
!!————————
顾小闲:流放路线?已选好√退休路线?已选好√万事俱备,只差姐夫和满朝文武反目成仇!
张居正:?你能不能想点好的!
*
今天也努力更新了!
今天天气不错,准备出门码字,要是成功,今晚来报【信誓旦旦
*
注:
①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出自鲁迅作品
②汤显祖的《论辅臣科臣疏》:文中属于通俗翻译(bushi),原文不是这样写的,不过意思大差不差
节选一段原文:【臣谓皇上可惜者有四。爵禄者,皇上之雨露也。今乃为私门蔓桃李耳,其实公家之荆棘也。皇上之爵禄可惜也。一也。若群臣风靡,皆知受辅臣之恩,不知受皇上恩。岂复有人品在其中乎?皇上之人才可惜也。二也。辅臣破法与人富贵,不见为恩,皇上之法度可惜。三也。陛下经营天下二十年于兹矣。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有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又以群私人靡然坏之。皇上大有为之时可惜也。四也。臣为四可惜,钦承圣谕,少效愚忧,伏惟皇上特谕时行,急因星警,痛加省悔,以功相补,无致他日有负恩眷。】
[132]第132章:【代师骂人】xhwx6\.c\om(xh/wx/6.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