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笼络食客,也是提醒厨子,他们再闹事停工,丰庆楼也能正常营业。大不了她亲自掌勺!
有食客在仁和楼吃过拔丝水果,觉得跟这道菜有点像:“林掌柜,这不是拔丝水果?”
林知了:“拔丝鸡蛋。但是不好听,你给取个雅名?”
食客:“给我也来一道?”
林知了:“百文!”
食客毫不在意:“都进丰庆楼了,还能差钱!”
林知了去后厨问厨子刚才学会了吗,学会了就做,
厨子没敢正大光明地偷看,只能摇摇头。
林知了又做一遍,这次边做边讲解。厨子感觉会了。趁着不忙就试做一次。随后又有人要拔丝鸡蛋,林知了就当甩手掌柜的。
前店管事心里犯嘀咕,今日食客怎么都跟林掌柜闲聊啊。
自然是因为食客没想到皇帝舍得把丰庆楼交出去,以至于稀奇不已!
京师谁不知道林掌柜一家是太子的人。
丰庆楼都舍得交出去,想来皇帝没打算二废太子。
殊不知皇帝当着四皇子的面说出“他日天下都是太子的”这句话也由宫女太监传进后宫,再传进京师达官贵人家中。
先前许多文臣武将纳闷,薛理今日打御史,明日查亲王,真不怕死吗。如今联想到皇帝的这番话,众人后知后觉,是太子腰板硬撑得住!
身为当事人的薛理和太子可没想到“丰庆楼风波”还有意外收获。太子依然深居简出,薛理依然躲在仁和楼后院。
店里人声鼎沸,薛理有点坐不住。
薛理在北屋看一会,伙计明显紧张。洗碗工一边刷碗一边往朝店里打量,好像很担心会出事一样。
薛理犹豫片刻起身去前店。
拉面厨子松了一口气,守在柜台前的薛瑜和站在柜台后的俞丫明显放松下来。薛理奇怪,林知了又不是第一次不在店里。前些日子她上午去王家村,傍晚才回来,也没见她们紧张。
王家村离仁和楼十几里路,丰庆楼离仁和楼才二里路!
薛理一时想不通,决定去问问薛瑜紧张什么。
“这位就是刑部薛大人!”
突兀的声音令薛理脚步一顿。
薛理循声转向店外,三男一女,妇人眼熟,看衣着像街坊,三名男子风尘仆仆,一位头发花白,一位三十岁左右,还有一位十七八岁的样子,很像祖孙三代。
考虑到不能叫身后的食客误会,薛理微微摇头,一副“不敢当”的样子:“我只是刑部郎中。”
“刑部郎中也是朝廷命官!”妇女指着薛理对三人说,“你们别不信,找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都不如他好使。”
薛理连忙打断:“不可胡说!我在刑部做的事都是刑部尚书吩咐的。再说,大理寺卿经手的案子比我听说过的还多,我哪能跟他们比。”
妇人本能反驳,然而扭头一看薛理年轻的长相,尴尬地笑笑:“是有点夸张。不过找他没错!”
薛理不敢再由着她信口开河,直接问:“找我何事?”
三人互相递个眼神,仿佛说他还没到留胡须的年龄,找他有用吗。
妇人因为被质疑很不高兴,“你们怎么还不信?”对薛理说,“他们要告状!”
薛理因为妇人提到刑部和大理寺,闻言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如果告官,可以去大理寺。如果告百姓商户,可以找京兆尹。”
妇人:“不能去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