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4(1 / 2)

薛二哥叫他们每一种留两三株,多的拔出。

林知了在厨房,闻言出来:“二哥,先别动。下午我们去买几个花盆,放花盆里,回头放在店里或者门外养着。”

薛二哥想想门外放几盆花,二楼包间墙角也放两盆花,很是赏心悦目,决定听她的。

林知了又提醒二哥,菜园子围墙不需要整整齐齐,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也可以是三角形。直南直北反而显得庄重。

薛二哥认为她言之有理。况且也没有人规定花园菜园子要修成什么样。

临近午时,林知了把这些小太监和小宫女叫到厨房帮忙。有人炸蛋,有人搅蛋白,有人揉馒头,三间宽的厨房内热火朝天。

红烧肉、炸蛋、炸里脊和红烧牛腩的香味飘到街上,街坊们口齿生津。街边小饭店的东家不禁朝仁和楼打量。看到街坊也被香味勾出来,他趁机抱怨:“以后的生意还怎么做啊。”

街坊:“仁和楼卖的是猪肉面,你的是羊肉面,对面那个是牛肉面,不一样!”

世人喜食羊肉,京师更甚,曾有人调侃,没有一只羊能活着走出京师。这位小店东家不敢信:“没有羊肉?”

街坊昨天晌午去过仁和楼捧场:“有羊肉也有牛肉,但是炒羊肉,炒牛肉,点菜的人才选这几样。先前仁和楼的采买从这边过去,我跟他们打招呼的时候看了一下,两样加一起不到五十斤,还包括羊排骨。他们买的鱼和鸡都比牛羊肉多,能抢你什么生意?”说完心里腹诽,以前怎么没有发现他这么小家子气。

仁和楼开业第二天就眼红,以后日日高朋满座,他还不得嫉妒得吃不下饭!

对面卖牛肉面的东家隐隐听到“仁和楼”几个字就从屋里出来,问这位街坊是不是去过仁和楼。

街坊问心无愧,大大方方地承认,不止昨天去过,早餐也是在仁和楼解决的。

牛肉面东家就问仁和楼的东西贵不贵。

街坊实话实说,猪肉面一份十五文,肉块就他指甲盖那么大,加上肉汤最多三两。

这位面店东家闻言就说贵,猪肉才十五文一斤啊。

街坊前几日熬猪油问过肉价,一斤十五文是指瘦肉,肥多瘦少十七八文,碰到肥肉雪白的要二十文。街坊不想跟他争论,“仁和楼最好卖的其实是点心。那个雪衣豆沙听说全京师独一份,皇帝都没吃过。鸡蛋糕只有西市一家店在买。要担心也轮不到你俩,应该是丰庆楼的掌柜。”

丰庆楼的掌柜的昨晚从食客口中听到仁和楼只有两样点心,一样是红豆做的,一样是鸡蛋糕,压根没往心里去。盖因他认为山珍海味也有吃腻的一天。仁和楼昨天生意好只是坊间百姓贪鲜,过几日便无人问津。是以都不曾叫伙计买两样尝尝。

牛羊肉面店的两位东家听了街坊的话放心归放心,却不敢大意。熟客明显发现他俩比以前和气,只以为他们遇到了什么好事。

言归正传,素日东市商户未时左右用饭,有的是申时左右连同晚饭一起。

林知了就把晌午开门的时间定在午时三刻。

然而离午时还有一炷香,店门被拍得砰砰响。林知了拆开一块窗板朝外看去:“谁呀?”

“林掌柜?”来人是名二十岁左右的男子,身着长袍,但看料子,像是棉布,走到窗前就指天空,“晌午了,怎么还不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