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其时夕阳西下,已经被昆仑山最高的山峰遮没,天穹半明半暗,好像染红的血一点一点蔓延过来。
云长空丶赵敏丶小昭迎着暗影,沿着曲折山道缓步而下。
几人心有所系,各有所思,都没怎麽说话。
小昭忽地转头看向云长空道:「云相公,你怎麽不看着武林盟主落在实处啊?」
云长空微笑道:「不用看,张无忌也会成为武林盟主。」
「这麽肯定?」小昭瞪圆了眼睛。
长空道:「所谓武林盟主,要让人人钦服,其他能力暂且不说,必须武功过人,还要赢的光明正大。
以弓帮明教的声势,既然提出了这个议题,有人反对,也得靠武功去反,如今张无忌经验不足,但凭藉九阳神功与乾坤大挪移,也足够当世无敌。
再加上武当派与他的渊源,昆仑派做贼心虚,峨眉派灭绝师太有所求,捏着鼻子也会认了!」
小昭扮了个鬼脸,微笑道:「你倒不如说,你要是在,你怕张无忌的武林盟主有名无实!」
云长空笑而不言。
小昭又道:「可是我娘说,自古以来,要想建立大功业,自己父母子女,也要下得了杀手,张公子太过心慈手软,他终究不行!」
云长空叹了一声:「话虽如此,但有个前提,是形势逼迫到了那一步,可以舍弃至亲,而非成大事之前就得杀了父母子女,以明心迹。
再者说了,欲要起事谋变,首重人心。
这是说刚开始起步,得统一思想。
总不能一伙人要起义,另伙人非但不帮你,要给你扯后腿,那如何能够成事?
但一旦落实下去,迈出了那一步,随着事态发展,无论是出于利益,战场形势,想法做法都会相应而变!」
赵敏不动声色道:「这也是武学中随机应变的道理!」
「不错!」长空点头道:「就像张无忌此时接掌明教,决定起义反元,或许随着他的见识越来越多,想法或许也会变!」
小昭盈盈笑道:「我看他呆头呆脑的,怎会有什麽变化。」
云长空含笑道:「唉,你们都只是看到了他的外在,这张无忌可不是寻常之人,他生于海外荒岛,从小被谢逊这个文武全才之人教大的,他又极为聪慧,记忆力超强,谢逊所教一切,虽然不明白,却都记在心中。
而后回到中土,多经忧患,早就将世人最为在意的生死之事,视作等闲。哪怕命不久矣,仍旧开朗乐观,将杨不悔从中原送到昆仑山,为此被人烹煮而志不改!
如今九阳神功一成,心安神凝,给他时间,一切所学都会融会贯通,一定了不起。」
小昭吐了吐舌头:「他这麽厉害的吗?」
赵敏道:「我看不见得,他这样心慈手软,教派中必生龈。或许最后也是有名无实的傀儡!
」
云长空摇头道:「作为一个领导者,首戒刚自用,正所谓人众主意多,明教中人才辈出,而他善于听取旁人意见,能够善用专长,人尽其才,包容差异,凝聚人心,信任放权,这些品质,一定能做成抗元大事!
至于是不是有名无实,无非是他最后,如何选择罢了,跟能力没有关系!」
云长空深知张无忌能让擅长谋略的光明左使杨逍统筹教务丶制定计划,派精通教务的彭莹玉辅佐,让铁面无私威望高的冷谦担任执法者,让勇猛善战的「五行旗」负责冲锋陷阵,最大化发挥个人能力。
知道明教内部派系复杂,如杨逍与五散人曾有矛盾,天鹰教与五行旗有仇,根本不因为自己与殷天正丶杨逍关系最近,交情很大,纠结过往。反而尊重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利用仁厚之心,化解内部矛盾,将原本四分五裂的教派势力,短短时间就凝聚成了对抗元军的核心力量。
他深知自己武功虽高,却见识不够,避免「外行指挥内行」,多听杨逍等人意见。但在关键决策上,主意很正,比如与六大门派携手抗敌,发号施令有条有理,执行之人都能选择擅长下属。
他毕竟没有上帝视角,先知优势,只凭短短时间的见识,就能精准把握,这已经是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的能力了。
换成别人,就一条,殷天正殷野王是自己已亲戚,或许就偏向他们了。
然而张无忌下令之时,明确就说了外公丶舅父等尊长,亦无例外。
要说他不具备做大事的能力,那还真是小看人家了。
只是最后他的选择,没有如读者预期成就王霸之业,对他失望,从而否定了他以前的能力罢了。
更有甚者,压根就对张无忌不了解,只是盯着他在男女感情上的拖拉。
殊不知男女感情上的拖拉,也是他太过仁厚所致,他也有过四美同娶的想法,只是想到四女都是世间难得一见的好女子,自己得一已经是莫大福分。一旦都娶了,反而是对她们的莫大侮辱,这才徘徊不定罢了。
毕竟同娶不难,谁妻谁妾难才最难!
也是张无忌身在这个时代无法逃避的!
所谓的无分大小,从来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权大如皇帝,想让东西并列那也不行。
因为你说平起平坐,但众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自然而然会分大小。
那麽谁大谁小?
谁甘愿为大,甘愿做小呢?
显然,除了小昭或许原意为小,赵敏丶周芷若丶殷离没有一个会觉得自己该小!
张无忌太仁厚,将女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又太聪慧,看清了一切,也就无法抉择了。
那些想要四美同娶的,其实从心里不爱,更加将这些女子当成自己附庸的心态,在作票罢了。
局外人的眼光,从来都是最为毒辣的。
「如何选择?」这会的赵敏听云长空竟然对张无忌有这麽高的评价,也有些疑惑。
「对啊!」云长空颌首道:「其实人这一生,就是不停的因为各种形势,做选择而已,所以想法随时随地都在变。
张无忌性格太过仁厚,九阳神功也是仁慈之功,他在山谷里窝了几年,与世无争,练成神功,
外表看起来柔柔弱弱,骨子里还是那个心怀热血的青年人。
待踏入江湖,一旦见识到了血流成河,死伤惨重,手下兄弟们争权夺利之事,他又会变!
以他的本事,要做些收揽权柄,把控人心之事,都简单得很!
可他自己必然内心难平,那麽对他真正的考验,也就开始了。」
「心难平?」赵敏与小昭若有所思。
她们这一次与张无忌少了交集,张无忌也没有如原剧情中一人独退六大派,从而威震天下,人人侧目,也就少了了解。
云长空道:「一旦起事取得成果,那种权利的诱惑,很多人是经受不住的,是以必然有人想要唯我独尊,那麽杀了这人很容易,可若杀了影响反元大局呢?
所以很多事,非不能也,只不愿罢了!绝不是很多人以为的,人家学不会,做不到!
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多少人穷一世之功都不行,他自已摸索就可以习练,你以为他蠢啊!
》
赵敏撇了撇嘴:「倘若有人窃取我的胜利,杀了他又怎麽了,便宜谁也不能便宜这等狼子野心之徒。」
「我信!」长空笑道:「但他不是你啊。到了那时他有了阅历,或许心中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愿景,从而放弃也说不定。」
要知道韩山童丶刘福通,郭子兴都是明教弟子,后来韩山童战死,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帝。韩林儿一向服从总坛,张无忌觉得不致造成教内分裂,是以不加禁止,反而觉得如此招揽人心,没什麽不妥。
郭子兴魔下有朱元璋丶徐达等人。不久郭子兴去世,他的部众归其长子郭天叙统领。郭天叙是都元帅,张天佑任右副元帅,朱元璋任左副元帅。
郭天叙领了大军渡长江,攻陷了太平,再攻集庆路,手下将领陈野光叛变,杀了郭天叙和张天佑,朱元璋率领徐达等人平定叛乱,自任都元帅,攻陷了集庆路,改名应天。
朱元璋功大,官居平章政事,封吴国公,掌握政权。刘福通见朱元璋势大,自率部队西进,陈友谅投到了他部下,称为西路红巾军,扩展也甚成功。
后来朱元璋在张无忌面前提及赵敏之事,让他在汉蒙之间做选择。
张无忌知道对方用意,想着朱元璋等几个义军头领自己要杀易如反掌,但如杀了朱元璋等人,
濠泗义军不免元气大伤,只怕元军乘势反扑,反元的大好形势不免毁于一旦。
而他也觉得自己没有治世之才,这也不是自己所愿,这才决定放弃教主之位,与赵敏归隐,还将《武穆遗书》以及郭靖随着成吉思汗西征,所见蒙古野战兵略都传给了大将徐达。因为他知道此人乃是元帅之才!
这是他自己在局势面前,做出了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决定,而不是他懵懂无知!
故而云长空对张无忌说的清楚,他看不清的是人心。
因为这一次的张无忌身边没有赵敏,会如何选,那就只有天知道!
小昭忍不住问道:「云相公,听你的意思,你仿佛能看透张公子的未来?」
「不是张公子!」赵敏凝视云长空:「我觉得,好像我们每个人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你我还有你娘!」
赵敏对此一直很疑惑。
小昭心中,本来一点也不同意赵敏所言,可突然觉得好像有点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