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此消散,非是放过渡劫者,而是在经成坏之变。
须知,天地一成一坏,方为一劫,此番由成转坏,使得界中诸景,渐次坏灭,得万般皆空。
曹空见雷界万景消散,他的心神于此时皆在颤抖,心知,若坏灭至他身,则他势必陷永恒之空,绝无幸免之理。
这令他不禁有一瞬,心入绝望之际,难怪三灾不可渡!
试问天地成坏,谁人可躲?
可也只有这一瞬,曹空眼中又重焕光采,乃是不甘,不服,既前人能渡,他又何曾逊于前人。
遂竟不再竭力催动神通以抵御,而是将全部心念,投入「历劫之法」中,观雷界变化,尝试从中得悟。
其身好似一叶浮萍,近有雷海将其寸寸吞噬,远有雷界成坏,空无渐近,可谓十生无死之局。
忽闻海上有龙吟,乃是西海龙王,察三灾利害过久,来此一观,欲探其究。
而一尊威武存在,挡住了其退路,那人面容威武,其身有着无尽的冷峻之色。
「敖钦,我的心情现在很糟糕,我只给你一息时间。」
敖钦闻言,刚欲讽此人怎得如此之胆与他这位龙王说话,遂望清面容,已知其人。
其思绪百转,不到一个刹那,于海中摆尾,一头便扎入汪洋大海之中,
须知,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今当行「小」「隐」之能。
九灵元圣复观雷界成坏,心中觉悲,此天地成坏,曹空该如何而渡啊!
恰此时,东方天穹上,一道高渺目光垂落,好似降临。
遂见雷海之中,曹空的道躯几被泯灭,唯有一点金性,绽金芒于雷海之中,艰难抵御。
曹空的阳神亦居于此中,如若金丹破漏,至此将彻底形神俱灭,消亡三界中。
且雷海之威渐弱,故尚能抵御一时,可成坏之变,空无之劫若临,那真是万劫不复。
但见曹空,好似忘了身处险境,其以金丹为舟,极舒思悟之意。
他如今已知,三灾绝非人力可挡,起码非如今的他能挡,故其中的求生之机,当在「悟」。
遂全部心神,投入「历劫之法」,察空无之变。
而后,空无渐近,一切皆消亡,无有例外,此空无越近,曹空的心却出奇的越静
当然,东方天穹上的那道目光,亦好似越加的清晰,随时有化实之像,当然,曹空自是不知。
渐渐的,空无已彻底逼近曹空所寄托的那一点金性。
下一刻,一触其上,不朽不灭,圆满无漏的金性,顿时有一方空无,不复圆满之意。
曹空却恍若无察,只思生机所在。
『不应,其中必有生机,大天尊和大隐皆渡过,便证明,此成坏之劫,空无之变,有其解法。
我之历劫法,只得观其变,可又为何要观其变,乃为把握其真意,但真意何用?』
好似一道闪电划过思绪之海,曹空顿悟一点灵机。
真意何用,乃为知。
正所谓,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此刻顿悟,曹空心中好似生有万般感悟,继而得悟「化」「历」之意。
化,即为变化。
正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五行,阴阳五行化生人与万物,此为无中生有之变,乃是顺变。
道术云,变化者,天地之自然也,夫变化之术,何所不为?
故天罡地煞之变,即为天地之变,学之可延生避死,此为避,又为顺。
而历劫渡劫,即为逆。
逆者,取坎填离以成仙,又逆返规律,得五行,得两仪,得太极,复返无极。
行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之理,把握一缕无极意,继而与道合真,再空无而化有,即为渡劫功成。
此番思悟,曹空明悟根源,心念透彻通明,那残破的金性中,端坐一小人,于此时笑诵道偈:
「顺为凡,逆为仙,只在其中颠倒颠。」
下一瞬,曹空坦然而受这雷劫的成坏之劫,空无之变。
无形的塌陷声响起,雷界成空,连同曹空一同空无。
远处,九灵元圣望之,心中有难言的悲意。
恰此时,太乙救苦天尊的笑声于其耳边响起:「元圣儿怎露戚戚之相?」
九灵元圣长叹凄声:「老爷,你竟还笑得出来,洞真他···」
话音未落,却见那空无处,绽一点微光,自无生有。
九灵元圣眸子瞪大,先是不敢置信,遂露出狂喜之相。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