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恕意重返卫氏门庭,自不能再以小娘相称,如今卫家上下乃至外人都称她为卫娘子O
「小桃比起往日也是稳重许多了,好好照顾着明儿,你和丹橘是她最贴心的人。」卫恕意面带笑意,满眼欣慰的说着。
「嗯!」
「时辰不早了,娘娘还让我顺道去半遮面捎些点心回宫呢。」小桃说罢,迈着轻快的步伐从卫家离开。
洪武七年,转眼已经六月中旬。
南疆诸事有卫凌等官员以及三万禁军在,一切安稳。
亲眼见识过火器的威力,原本交趾贵族以及部族首领们自然胡乱生事。
况且归顺大周,他们只需上缴部分赋税,交出私兵的管辖权。
应有的田产丶族内管理权等核心利益并未减少多少,更没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地。
如此一来,他们既没有抗衡的底气,选择叛乱又得不到什麽好处,不如好好收心,配合官府打理地方事务。
盛长枫早在两个月前便返回京城,在宥阳的那段时日,的确让他长了不少见识。
三房一脉的行事风格,实在让他叹为观止,也就盛长梁还算好些,没有到恬不知耻的程度。
今日,皇宫,文华殿内。
金色的晨光透过雕花木窗洒落一地碎金,御案上整齐摆放着数沓奏疏。
申时其丶韩章丶王安石丶顾廷烨等几名朝中重臣皆在此处。
其中顾廷烨已经任知枢密院事,上一个破例入枢密院的武将还是狄青,可惜被一众文官疯狂反对。
反对的理由也五花八门,什麽出身低微,太受士兵拥戴,恐生变心。
狄青在家中烧纸钱祭奠先祖,被曲解成狄家宅院夜间有奇光出现,硬是把他后梁太祖朱温联系到一起。
传言朱温篡位之前,朱家的院子发光整整一年有馀。
甚至还宣扬狄青家中的狗长出一对龙角,天象恶变,祸乱将起,狄青要造反。
在巨大压力下,仁宗不得不罢黜狄青,命他出任陈州,不久后,狄青便郁郁而终。
虽说眼下仍旧有些文官对顾廷烨入枢密院一事不服气。
可他们抨击顾廷烨的理由也就是幼时顽劣,寻花问柳,口无遮拦等一些无关痛痒的旧事。
毕竟顾廷烨是从进士榜单上被除名的,还有个正经举人的功名在,又屡次立下战功,与赵晗还曾称兄道弟过。
御座上方,赵晗身着绯色常服,神色从容的看向殿内众人。
「朕召诸位爱卿前来,是想议一议核查兵籍一事。」
「各路大军中,吃空饷丶喝兵血想必诸位早就有所耳闻。」
赵晗幽幽说着,这些其实早就成为上下默认的事情。
大周军队组成为禁军丶厢军丶乡兵丶蕃兵等,各有独立的兵籍。
禁军由从各地挑选来的精锐士兵组成,地方的厢军多是些禁军筛选后剩馀老弱以及一些从民间徵调的壮丁。
负责修路筑城,运送粮草,维护地方治安等杂活,乡兵就是民兵,按户籍抽选,农闲时进行简单军事训练,仅在本地遭遇战乱或者出现盗匪时才临时集结,战事结束后就解散归农。
蕃兵由少数民族部落组成,多为熟悉本地地形丶擅长骑射的蕃人,部署在西北与西南一带。
太祖打理推行募兵制,一旦通过考核被招募入伍,就等于找到一个铁饭碗,至少可以服役到六十岁起步。
士兵每月除应有的饷银,以及粮食丶春冬衣装等。
还推行养兵之策,每到灾荒年份,就把流民丶饥民丶犯人招募为兵。
虽说暂时解决掉不稳定因素,但也导致军队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还有一些其他的操作。
总之冗兵一事,论源头,在太祖身上。
王安石目光一凝,率先道:「禀官家,臣多年前在外任上时便曾提议此事,臣以为,早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查兵籍一事,臣愿主动请缨。「
站在一旁的顾廷烨心中默默权衡一番后,跟着拱手道:「臣也愿领此事。」
大周如今的军营除开新组建的骁骑营和神机营外,足有一千七百多个。
其中汴京附近的核心大营有五百多个,其馀分散在各路。
赵晗轻轻点头,王安石对革除积弊坚定不已,顾氏一族又在军中颇有威望,他二人领此事的确颇为合适。
想要对冗兵下手,核查兵籍乃第一步。
「官家,臣想举荐一人。」王安石挺直脊背,轻声说道。
「说吧。」
王安石朗声道:「集贤殿校理,中书检正章惇!」
「两年前李承之李大人先向臣举荐此人,此人对新政颇有见解,品性刚正,臣以为,可堪大用。」
赵晗细细思索一番,对于章惇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
「能得王爱卿举荐,想来不俗,核查兵籍一事,就着他从旁协助。」
「臣遵旨。」王安拱礼。
片刻后,赵晗轻叹一声,抬手拧了拧眉心。
「核查兵籍既要辨清名册虚实,也要想办法应对各地将领的抵触,绝非一件容易办成的事情。」
顾廷烨眼珠子滴溜一转,抬眸看向赵晗,脸上挂着一抹坏笑。
「官家,臣以为直接打着清查冗兵的名号,大张旗鼓去核查多半不通。」
「不如和他们玩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以褒奖将士,核实军功赏赐为由,派遣钦差前往各营,各级将领们为领赏赐必定积极上报,详细至极。」
「拿到名册后,再出其不意,对照名册当场点兵,到时候空额和冒名的猫腻一抓一个准,他们连狡辩的机会都不会有。「
不等赵晗开口,韩章扭头看他,拧眉道:「镇国公计策倒是妙,可未免太过—」
盛长柏盘算一番后,也向他投去认为此计不怎麽妥帖的目光。
顾廷烨倒是大手一挥,「韩大人不必担忧,若有骂名,我顾廷烨一力承担,左右再被人骂一阵子罢了。」
「有仲怀此言,朕准了!」
说罢,赵晗站起身,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事成后,朕必定多多弥补于你。」
顾廷烨咧嘴一笑,「臣可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