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间,三人来到了益州城府衙。
因为益州城是整个剑南道的首府,唐仲甫亦常年居于此处,所以这个益州城的府衙,规模极大,堪比皇宫别苑,故被称为「唐官城」。
顾名思义,「唐官城」,就是唐节度使在此为官的城,是益州城的「内城」,光是诸官吏用于办公的殿丶堂丶厅等,就有十几处,节度使内眷所居的后院,亭台楼阁更是数不胜数,是数百年间,唐家世世代代丶一点点扩建出来的。
唐官城的正门一般不开,三人行至掖门处,只见长史不知在此等候了多久,正焦急地在门口来回踱着步子。
看到唐仲甫回来了,长史顿时松了好大一口气,三两步上前,拱手道:「见过府君,见过唐掌门,呃……」
见礼见到唐小鱼,长史就卡了壳——他还真不认得这位容貌姝丽的女子!
莫非是自家府君打算新纳的妾?
但这个节骨眼儿上,董氏将亡,白部举起来的大旗上,矛头都对上了剑南道,唐官城上下可都是着急上火得很,女色什麽时候不能求,偏偏在这个时候,自家府君不至于这么小头控制大头吧?
长史思绪一发散,看向唐小鱼的眼神也就变得古怪起来,只是因为垂着头,让人看不到罢了。
好在不等自家长史想东想西,唐仲甫就及时挽救了个人形象,对着自己亲信介绍道:「这是唐家老祖宗,乃是成丹期的仙人,你尊一声仙长就是!」
接着,又恭敬地冲唐小鱼拱手道:「老祖宗,这是我府上的长史,姓崔,字文让,年纪虽轻,却也是七品的修为了,颇是得用。」
崔长史闻言吓了一跳,后背上的汗毛都立起来了——
早就听说唐门有个活了好几百年的老祖宗,可他怎麽都没想到这位唐家老祖宗居然是个妙龄女子,这也太……
不及细想,崔长史就脸上一肃,生怕这位唐家老祖宗察觉了自己方才不靠谱的猜测,赶忙也恭恭敬敬地拱手道:「见过唐仙长!小人眼拙,不知是唐家老祖宗当面,还请唐仙长恕罪!」
唐小鱼可没有窥探别人想法的爱好,随意摆了摆手,意思是让对方不必多礼。
等崔长史见了礼,唐仲甫方问道:「文让,你在这里做什麽?我不是说最快也得明日才能赶回来麽?」
崔长史面容愁苦,答道:「回禀府君,臣是派人去安抚董氏长公主了,正急着等消息……今早上才接到密信,长公主唯一的儿子也被刺杀了,长公主悲愤之下,欲与白部高氏鱼死网破,臣正派人劝说,想着一切等府君回来再行计较……」
唐仲甫听罢,大吃一惊——
高氏行事实在狠辣,先是将董氏子皆杀,现在连长公主之子亦不放过,这是要绝董氏的嗣,铁了心想代董了!
不过很快,他又急急地吩咐道:
「做得好!速速派人请长公主入城,白石仙宗那位张仙人和秦王已至,区区高氏,莫说裹挟一个白部,就是滇云几十个部加起来,都不必放在心上,还是速速襄助长公主丶匡扶大长和国为是!」
崔长史闻言一愣:「秦王?」
「张仙人」他知道,正是近来传得沸沸扬扬的那位陆地真仙,可这「秦王」……
又是哪个「秦王」?
唐仲甫和崔长史相处多年,互相之间十分相熟,所以一看崔长史那表情,唐仲甫便明白对方所想,当即点头肯定其心中猜测道:「正是秦王庙的那个秦王,三坛神兹事体大,故连秦王他老人家都惊动了,如今正和张仙人去追查此事,是以白部已不足为惧。」
自家府君如此笃定,崔长史便也跟着心头松了几分。
白部造不造反的他其实不关心,他担忧的是白部造反时,打的旗号是董氏处事不公,偏信锺家部和唐家部。
锺家部在东南,亲近南楚国,大约背后还真有南楚国的手笔,也是大长和国的一处羁縻地,但锺家部只辖两城,地方小不说,也没什麽油水,自己生存尚且要南楚那边支应,哪里像唐家部(剑南道)这样,治下城池众多,真要大董氏完蛋,唐家部就要和白部对上了!
如今听得什麽白石仙人和秦王都亲至,崔长史甚至有些激动——
听自家府君的意思,这白石仙人和秦王似乎都和唐门颇为亲近,那唐家部……
作为唐仲甫手下最亲信之人,崔长史做梦都想着「升官」,可他本就是唐仲甫之下的第一人了,再升如何升?
只能是自家府君先升一升!
崔长史心底越想越激动,面上却分毫不显,只故作平淡地拱手应诺,见唐仲甫催得急,便告罪一声,先行接令离开,小跑着进了唐官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