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作为礼部尚书说话便要中正平和,他上的奏章中,大致只说了李显穆的改革不行,心学还不能和理学并列。
可现在,胡英在公开场合说出了这些话。
心学之所以能兴起,不仅因为李祺,还因为这些东西当初先帝在的时候就在推,心学中不少内容都是先帝看过甚至批注过的。
当然,理学更有这个待遇,朱元璋读完四书章句集注后,有很多评价,正是因此才成为了大明科举唯一官方教材。
可无论多与少,因为先帝的缘故,五品以上的高官,对心学的攻击都要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
阻止心学成为科举教材可以,说心学还不是一门非常精深的学问可以,说心学远不如理学可以。
但不能说心学是邪术.
其次便是对李祺的攻击,李祺的圣位是举世公认的,哪怕胡英拼着不要脸就是要翻案,也要考虑当初其他大儒的想法。
反心学丶反李祺的新理论,但不反李祺这个人,这才是很多人的想法。
李显穆拼命的将李祺和心学彻底绑定在一起,而很多人则拼命的将两者分开。
况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李祺的圣位最后一步是当今圣上亲自推上去的,这般从道德和学识上攻讦李祺,又置圣上于何地?
胡英如今违背了这些定理,他过线了!
几个幕僚脸上皆是灰败之色,若是早知这幅场景,还不如就在屋中做缩头乌龟,李显穆是真狠啊,竟然能干出来这种强行让人见众生之举。
太阴了。
没个三四十年斗争的经验,没个几十年底层摸爬滚打的经验干不出这种没品的事情。
甚至直到现在,和他们对峙的依旧是郑欢这个马前卒,一想到这里,几人又不禁震撼,一个堂堂礼部左侍郎,李显穆给出了什麽好处,能让他这麽冲锋陷阵!
就算是前进一步成为礼部尚书也不至于啊。
郑欢明显没有为他们解惑的心思,他先是大笑着喊道:「好!」
而后陡然收起笑意,紧紧盯着胡英,厉声道:「希望尚书到了圣上面前,也能将方才那番话再原封不动的说一遍。」
这件事终究是要入皇帝耳中的,胡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就必然会受到惩罚,死倒是不至于,可被贬是必然的,在三品以上的朝廷高官中,这种没有政治敏感度的人,是干不下去的。
一想到胡英可能的未来,郑欢眼中便盈起了光彩,他在礼部左侍郎的位置上坐了太久,一直被胡英压着,让他不忿,而今终于有了掀翻的机会。
「胡尚书对先父竟然有如此之深的不满。」李显穆冷厉的声音响彻于众人耳中,「对一位举世公认的圣人如此,真不知道是胡尚书一人有慧眼,能见人所不能,还是胡尚书昏聩丶嫉妒至此,竟然诋毁神圣,而为心中奸刻!
已然不重要了,一切是非明断,皆入宫由圣上而断。
吾父李忠文公,到底是正是邪,总该有个分明。」
当李显穆幽然冷厉的声音传遍礼部衙门后,顿时引起了不少的骚动,其中大多数是对胡英的不满,指摘入文庙的圣人,指摘为儒门立下大功的圣人,实在不该。
须知李显穆纵然要推行心学,抬头亲生父亲,可也没有如此深重的指名道姓,而是用了宋儒这个笼统的概念。
这便是底线。
若是身处文庙中的儒门圣人能够被随意攻讦,那儒门又哪里还有威严可言?
「入宫?今日他指摘李忠文公,便是指摘先帝和圣上,怕是难以善了了。」
「入宫前穿着朱紫之服,出宫可能便是绿袍了。」
这些声音纷然落在胡英耳边,让他愈发面如死灰。
「宗伯,入宫向陛下请罪,还有一条生路,若是硬抗,那想必惩罚会更重。」幕僚眼见已经不可挽回,只能低声劝慰道:「您有门生故吏,有故友亲朋,日后起复未必不可能。
当初李忠文公身处那等处境,最后都是一跃而起,执掌朝政,宗伯二品大员,一朝起复也未必不可能!」
胡英闻言却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安慰。
纵然他方才贬斥李祺,可他心中又如何不清楚,他和李祺相对比便如同萤火之光对皓月之辉。
况且李祺是先帝的女婿,是当今圣上的妹夫,这份香火情哪里是他能比的?
可他明白,皇宫是非去不可的。
从他被破以真容见众生,从他在愤然下说出那番话,大势就向着深渊滑落下去。
理学丶心学间的争端刚刚开始,并不会因为他的失败而结束,即便能除掉他胡英,可心学的弱势是底蕴所造就的,不会有本质上的改变,在他看来,心学在这次争锋中,依旧必输。
可他依旧不甘心。
即便理学赢了又如何,他的前途却毁在了这里,他的权势消散一空,如何能甘心。
很多人以为势力集团是铁板一块,可实际上对于这等以利相合的势力集团,没人愿意堵上一切。
正如在土木堡阴谋论中频繁出场的文官集团,只问一句,你愿意为了文官掌权的大业,而舍弃一身权势死在土木堡吗?
正常人都不会愿意,遑论那些「阴暗的丶自私的」文官,哪里有这种「高尚的」牺牲精神呢?
胡英的目光越过郑欢肩头,落在一切的始作俑者李显穆身上,他想着,「你一定非常得意吧,想要置我于死地,可我不会死。」
可当胡英看到李显穆的那一刻,却愣住了,李显穆双眼有些迷蒙之色,并未有浓重的杀意。
李显穆在思考?
李显穆在沉思?
好奇涌上了心头,胡英想要知道,在这种关键时刻,李显穆在想什麽。
没有人回答他。
唯有风声依旧。
唯有李显穆眼神清明后,向众人一拱手,「诸位同僚,我要入宫面圣了。」
终究走到了入宫这一步。
这场对礼部尚书胡英的绞杀,到了最后收网之时,所有人的视线都在李显穆丶郑欢丶胡英这礼部三巨头的身上。
礼部三巨头中,只有李显穆兼着内阁大学士的身份,能比较方便进宫面圣。
在他离开礼部后,众人虽然散去,可那窃窃私语声,依旧让胡英如坐针毡。
郑欢和胡英对视一眼,恍若有激烈的火花在碰撞,那股针尖对麦芒的争锋相对之意,就算是个瞎子也能看的出来。
礼部众人不经感慨,曾经的左侍郎郑欢是必然不敢如此的,可如今大势翻转,再不相同了。
礼部尚书的位置岌岌可危。
而郑欢却有机会执掌礼部,成为大明新的大宗伯!
风水轮流转。
官场之上,当真有无限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