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当呆呆兽开始做人,问题就大了(1 / 2)

第376章 当呆呆兽开始做人,问题就大了

「不论是时津润哉还是现在,凶手都保持了和原本十年前高度一致的行为模式,我们之前判断的强迫型人格标准化作案判断无误,但是案件间隔时间相比起十年前略微有些拉长,相比起生理问题或者重新熟悉,我更怀疑凶手是在十年的潜伏期中,始终压抑着自己的杀戮欲望。「纪一没有直接否认越水七槻的推测。

「这种对杀戮欲望的压抑,并非是真正的消失,就像我之前说的,他更有可能时间经历了些什麽,让他被强迫型人格和风险评估强行封锁」。在他看来,这不是时津润哉在节目上提到的怕了,而是从他的视角出发,认定为「理性』的判断。

「这段时间我仔细的研究过死角杀手十年前做下的三起案件,他在抛尸地点呈现出的极高秩序性和精准性,显然表明他的强迫型人格特徵,大概率是通过杀戮来强化自己生活和情感的掌控感,而非单纯出于快感或冲动。

「在被人将理性』「误判」为懦弱」前,他从未在任何情况下向警或公众展示自身,说明他并不以制造恐慌作为目的,反而像个普通犯人一样尽可能地选择低调,避免被抓捕。

「在没有被彻底激怒前,他不享受与警或其他调查者之间的游戏』。」纪继续说道。

「反过来说,如此不愿意暴露自身,害怕公众关注的凶手,却一反常态地在时津润哉案中,主动站出来,用明确的标志来展示自己的回归,说明时津润哉对于「懦弱」和恐惧』的推测,让他彻底无法维持自身对于「理性停手』的自我欺骗,他其实就是怕了,但如果被人点破,反而会恼羞成怒。」大和敢助总结。

「是的,就像我们之前的推测,案件本身是一种凶手自我认知中重要的一环,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在正常生活中获取到所需要的身份认同,所以案件对他来说,是一种必需品,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纪一点头。

「这样来看,犯人本身应该就是社会的边缘人士,平时也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从事一种社交需求极低丶流动性强且社会边缘性较高的工作。」上原由衣皱眉,「可是,的确,这样的人如果在单次案件中,极有可能因为是不起眼的小人物被调查警方忽略,但是,作为一起影响如此广泛的连环杀人案,沉默寡言,不合群的社会边缘人士,如果多次和案件联系在起,他早就应该被警询问过了吧?」

这和之前因为不起眼的懦弱被警方忽视不同,死角杀手的人物性格并非是懦弱普通,而应该是看起来就阴郁的社会边缘人,属于正常人看到他都得怀疑这人是不是神经病的类型。

这种人,连续作案这麽多次,居然没有一次被关注?

「而且还有一点特别奇怪,如果说十年前的案件也就罢了,因为案件一开始被当做失踪案没有被重视,等到人死之后一开始也没有当做连环杀人案,等到了被认定为连环杀人案的时候,很多原本作案的细节都已经无法判断,我们甚至连受害人究竟是在哪里被凶手抓走都不清楚。」寺林省二很疑惑,「但是我们时津润哉案的调查很细致,凶手究竟是如何下并观察受害人的这个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了。」

「的确,十年前三起案件的受害人都从事表演艺术相关工作,虽然并不是明星,但是也并非特别贫困容易与被凶手的社会层次产生交集的类型,第一起案件受害人田口琴子是独立剧场歌手,第二起案件的谷口冬美则是歌舞剧团演员,他停手前的最后一个受害者前田汐则是音乐学院的研究生,虽然并不富裕也没有大红大紫,但都不算是容易接触犯罪的极低风险人群。」诸伏高明认同,「如果有一个像我们描述中凶手一样的人出现在他们身边,早该在调查中被提及了。」

「之前的猜测是可能因为时代问题在调查中存在疏漏,所以暂时搁置,而时津润哉则被认为是凶手在受到挑衅后立刻行动,因为时津润哉当时在节目上,再加上他本身是侦探还在接触业务,所以凶手能够精准定位立刻行动。」上原由衣思考着,「现在看来,我们确实存在失误,就算是时津润哉勉强能够算作公众人物,凶手从节目播出到定位时津润哉入住的酒店,再到开始行动也过于迅速了——「

「这是个很奇怪的问题,如果抛开侥幸,重新分析时津润哉案,凶手似乎根本不需要进行踩点,这对一个计划精密,理智冷静,在作案中极度追求秩序性和精准性的连环杀手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不可能容忍自己在作案前没有任何准备。」诸伏高明说道,「那麽,一个和受害人所处社会环境如此格格不入,只要出现就一定会被发现的犯人,究竞是如何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从侦查受害人行踪到确定计划并几乎天衣无缝地完成每一次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