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小郎君,您可得多留个心眼(1 / 2)

第345章 小郎君,您可得多留个心眼

「你们怎麽在这?」

温禾刚跟老农说完播种的注意事项,转身就看见不远处站着的李世民父子,愣了愣,还以为自己眼花了。

这二位怎麽会突然出现在农庄,还穿着一身粗布短打,跟寻常旅人没两样。

李承乾站在李世民身后,脸颊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总觉得这般是偷偷跟着先生,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李世民倒显得不怎麽在意,对着温禾淡然「嗯」了一声,便负着手走到田边,目光扫过翻好的土地,语气随意:「今日天气不错,听说你这农庄要开始春耕了,某便来看看。」

「是啊是啊!」

一旁正在整理农具的老农听见这话,连忙凑过来,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月牙。

「今日这日头足,泥土也润,今年这新种子种下去,肯定能长得好!」

他身旁一个年轻些的庄户却挠了挠头,疑惑道:「老叔,你前几日不还说,去年雪少,今年怕是要旱,担心种不出好庄稼吗?」

老农闻言,当即抬手用拐杖轻轻敲了那年轻人一下,嗔道:「你个后生懂什麽,咱陛下圣明,早就让人在附近修了好几条水渠,就算天爷不长眼不下雨,靠着水渠里的水,今年也不用担心收成!」

李世民听他话里透着对农事的熟稔,便笑着问道:「老人家看着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手,觉得这环王送来的新粮种,能在咱们这儿种好吗?」

老农憨厚地笑了笑,搓了搓手:「不瞒这位贵人,其实小老儿心里也没底,这毕竟是外邦来的种子,能不能适应咱们长安附近的土地,还不好说,不过……」他话锋一转,看向温禾,眼神里满是信任。

「小郎君是个实在人,既然他敢把这种子种在咱们农庄,小老儿就信他。」

温禾站在一旁,听着老农的话,心里微微一暖。

这些庄户或许不懂什麽大道理,却有着最朴素的信任。

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信任谁。

李世民也听出了老农的言外之意。

前面说没底是实话,后面说信温禾是给温禾面子吧?

怕直言疑虑让他难堪。

他莞尔点头,没再追问,转身朝着田埂另一头走了几步,等和庄户们拉开距离,才转头对温禾说道:「难怪你之前执意要先在葛家庄试种,若是让民部贸然把粮种分给百姓,他们心里怕是也和这老农一样,满是疑虑,未必肯用心种。」

说罢,他看向温禾的目光里多了几分赞赏。

这小子不仅考虑到了粮种的适应性,还顾及到了百姓的心态,比朝堂上那些只知按章程办事的官员,心思细多了。

温禾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笑道:「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沤肥的试验丶新种子的培育,这些事要是交给民部,或者那些士族手里……」

他话没说完,只对着李世民呵呵冷笑两声,眼底满是不屑。

李世民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

民部里有些官员尸位素餐,士族更是精于算计。

若是把培育新粮种的事交给他们,先不说能不能做好,就算真培育出更高产的种子,他们也绝不会轻易分给百姓,只会私下囤积。

要麽用来抬高粮价牟利,要麽用来拉拢佃农丶扩大自己的势力,最后受益的还是上层,底层百姓依旧得不到好处。

「你考虑得倒是周全。」李世民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

朝堂上的官员多是按章办事,顾的是自己的升官发财,那里会想到百姓。

「是啊。」

温禾毫不谦虚地接下夸赞,笑着继续说道:「所以只要等这农庄的粮种丰收了,到时候就算朝廷不下令,也会有大批百姓丶甚至士族来求种,毕竟谁不想自家地里多打粮食呢?」

李世民闻言,沉默着没说话,指尖轻轻摩挲着下巴。

他从温禾的话里,隐约摸到了一种全新的做事逻辑。

不是靠朝廷强制推行,而是靠实际成果吸引众人主动跟随,这比任何政令都更有说服力。

「你这方法,可有名字?」

李世民忽然问道,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

温禾脸不红心不跳,张口就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反正这名言在当下没人听过,借来用用也不算过分。

李世民咂摸了一下这句话,又深吸一口气,反覆品味着「实践」「真理」「标准」这几个词,只觉得这话既朴素又深刻。

沉吟片刻,他重重点头,赞了一声:「善,说得好,用实际收成说话,比空口讲道理管用多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喊声突然传来:「小郎君!小郎君何在?」

温禾这才恍然。

刚才他就是听到喊声回头,才撞见李世民父子,结果被这意外状况打乱了思路,把正事忘了。

他抬头望去,只见冯大虎正朝着这边快步跑来,脸上满是焦急,见他看过来,顿时喜出望外,加快了脚步。

「小郎君,牛来了!」

冯大虎跑到近前,气喘吁吁地说道。

「刚才从附近村子借来了,现在就在农庄门口,您要不要去看看?」

说着,冯大虎的目光落在了李世民身上,眼神里满是疑惑。

他认得李承乾。

昨日跟着温禾一起来的贵人,可眼前这个穿着粗布短打丶却自带一股威严气度的中年人,他从未见过,也猜不出身份。

温禾见状,连忙打圆场:「这是我远房亲戚,今日听说农庄要春耕,特意来看看热闹。」

冯大虎立刻露出憨厚的笑,对着李世民躬身行礼:「原来是小郎君的亲戚,见过郎君!」

可他心里却在暗自腹诽:『看这郎君气度不凡,不像是寻常庄户,怎麽会来投奔一个年轻的小郎君?莫不是家里出了变故,想靠着亲戚的关系,谋些农庄的好处?』

想到这里,冯大虎心里悄悄留了个心眼。

这些年他可见过太多那种黑了心肠的了。

自家小郎君人好心善,可不能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给骗了。

李世民的注意力全被「耕牛」勾着,压根没察觉冯大虎心里的小算盘,转头对温禾问道:「农庄里没养自己的耕牛?」

在他看来,以温禾如今的财力和农庄规模,买几头壮牛绝非难事。

「有是有!」

冯大虎连忙凑上前,憨憨地笑着解释,「不过前些日子邻村春耕缺牛,小郎君心善,就先把咱们的牛借出去了,想着等他们用完了再要回来,咱们晚几天播种也不碍事。」

「嗯,他一贯心善。」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眼底藏着几分笑意。

自己果然没看错人,温禾不仅有谋略,还存着一颗体恤百姓的心。

他心里甚至已经开始盘算。

日后这小子若能在史册上留下名号,那「识人善用」的评语,也得有他这位帝王的一份。

温禾站在一旁,看着李世民莫名愉悦的模样,心里直犯嘀咕:『笑个屁啊,不就是借了几头牛吗,至于这麽高兴?』

没等他琢磨明白,农庄里负责看时辰的老农就高声喊道:「吉时到咯!该开犁啦!」

按农庄的规矩,第一块试种田的开犁仪式,得由主人温禾来做。

当然,也只是象徵性地握着犁耙推几步,图个「五谷丰登」的好彩头。

温禾接过老农递来的犁耙,刚顺着田垄推了两米远,就听见李世民在旁边兴致勃勃地说道:「这活儿看着有意思,某也来试试!老丈,咱们比一比,看谁犁得直?」

庄户们先是一愣,随即都笑了起来。

这位「小郎君的远房亲戚」看着气度不凡,倒挺随和。

负责耕地的老农也不含糊,笑着应道:「郎君要是想试试,咱就陪您比一场!」

可谁都没想到,这位在战场上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帝王,到了田地里却彻底「露了怯」。

李世民握着犁耙,刚往前迈了两步,就觉得手臂发酸,犁头要麽扎得太深,把泥土翻得乱七八糟,要麽偏得离谱,把好好的田垄搅成了「九曲十八弯」。

没一会儿,他额头就冒了汗,连粗布短打都沾了泥点,活像个刚学种地的毛头小子。

温禾在旁看得直乐,差点笑出声。

李承乾捂着嘴,肩膀一抽一抽的。

庄户们也都憋着笑,却没人敢明着调侃。

只有冯大虎,一直紧盯着李世民的一举一动,见他连犁地都这麽生疏,眉头越皱越紧,心里的疑虑又深了几分:「这人怎麽连农活都不会干?看着也不像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难不成真是来投靠小郎君吃白饭的?」

他越想越担心。

自家小郎君心善,可别被这种「只会摆架子丶啥活都不会」的人缠上,到时候不仅占了农庄的好处,还得让人伺候着。

老农见李世民实在「力不从心」,连忙上前解围,笑着接过犁耙:「郎君您一看就是干大事的人,这种地的粗活,还是交给咱来!您在旁边歇着,瞧咱给您犁出最直的田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