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0401【论文答辩】
陈贵良打完电话回教室,答辩评委又来两位。
再等一会儿,老师们终于到齐了。
总共四个。
三位哲学教授,一位社会学教授。
今天这场是哲学系的答辩会,外系委员请来一个社会学教授,既满足规定又正好针对陈贵良那篇论文。
很快,第一位同学上场。
「评委老师好,同学们好,我的论文题目是《畏与无,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中「本真存在」的路径比较研究》。本论文试图比较海格德尔在《存在与时间》中通过向死而生和畏的情绪体验达到本真存在的路径,与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通过心斋丶坐忘丶齐物等功夫消解主体性丶融入无的境界……」
答辩主席是教西方哲学史的陈教授:「你的论文选题很有勇气,做比较哲学是相当有难度的。我的问题很直接,你如何避免这种比较沦为格义式的比附?海格德尔的存在与老庄的道,海格德尔的畏与庄子的坐忘,是在截然不同的文化丶语言和问题意识中产生的概念……」
那位同学有点紧张,刚回答时磕磕巴巴,但渐渐就流畅起来:「谢谢陈老师提醒。我明白您的担忧。我尝试不是直接比较概念,而是比较他们面对的问题。他们都面对人被日常性丶沉沦状态所遮蔽的困境……」
陈贵良在下面听着,感觉这位同学挺牛的。
或者说,此时的北大哲学系挺牛。亚洲第一丶世界一流的存在。
哲学系大部分学生,都是被调剂过来的。
但也有一些牛人,主动选择哲学系。这类人物,一般都特别厉害,而且往往选修大量非哲学课程。
陈贵良旁听了大概40分钟,总算轮到他上场。
「评委老师好,我叫陈贵良。我的论文题目是《现代性的生育悖论:工业文明中的主体性异化与人口再生产危机——基于韦伯理性化理论与第二次人口转型理论的交叉研究》……」
四位评委老师互相对视眨眼,虽然没打算故意刁难,但还是想知道陈贵良的真实水平。
因为陈贵良长期忙于管理公司,根本没啥时间上课和看书。
万一这篇论文是请人代笔的呢?
又或者,乾脆就是他的两位论文指导老师在喂饭。
过肯定必须得过,顺便考验一下。
陈教授说:「陈同学,你的论文视野非常宏大,将韦伯丶哈贝马斯丶福柯的理论与人口学实证进行了很有野心的整合。我的问题要回到哲学的根本,即概念的定义上。」
「你全篇使用主体性异化的核心概念,在黑格尔—马克思的传统中,异化指向的是主体与其类本质的分离。在你的论述里,现代人究竟是与其什麽样的生育本质相异化了?」
「你是否在暗示存在一种前现代的丶未被异化的丶更本真的生育状态?如果是,你如何界定它,并避免陷入对传统的浪漫化想像?」
好特麽犀利的提问!
陈贵良深吸一口气:「谢谢陈老师这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准确指出了我的论文必须面对的一个核心哲学诘难。我的回答将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澄清我使用的『异化』概念之谱系;第二,解释我所指的『生育本质』究竟是什麽;第三,回应关于前现代『本真状态』的批评。」
「首先,我必须承认,我论文里的异化概念,理论重心更偏向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理论,而非经典黑格尔—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黑格尔—马克思的传统中……」
「因此,我所说的异化,更准确表达是:生育行为与其固有的丶属人的价值理性基础的分离,及其被工具理性逻辑的系统性殖民。这是一种意义的异化,而非劳动产品的异化……」
陈贵良回答这个问题,足足耗时四分钟。
没人觉得枯燥浪费时间,包括在场的其他哲学系同学,全都津津有味的听陈贵良阐述。
他们以前只觉得陈贵良做生意牛逼,下意识以为他在学校就是瞎混的。
现在才发现,陈贵良真的认真学习过哲学。
事实上,陈贵良在重生以前,就一直喜欢看那些书籍。只不过是毫无系统的随便乱翻,这辈子读了北大以后,才对以前看的书进行梳理。
那位专门跑来的社会学教授问道:「你巧妙借用国际经济学的三元悖论模型来构建你的核心论点,这很有创意。但模型是为了简化现实以便理解。请你为自己的模型辩护:现实中是否存在反例,即存在某个社会,它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实现了经济繁荣丶个人自由和高生育率?如果存在,你的模型就需要修正……」
陈贵良反问:「为什麽要我举例来证明我自己错了?如果老师有异议,请你举出反例。」
「哈哈!」
有几个同学发出轻笑声。
那位教授想了想说:「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它们就经济繁荣丶个人自由,并且近20年来生育率并未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