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安西都护继任者(1 / 2)

第493章 安西都护继任者

凭心而论,在太常寺中做事要比在御史台快乐得多,尤其随着圣寿越来越近丶诸州伶乐齐聚京中,放眼望去尽是诸州人物风华,燕瘦环肥美不胜收!

御史台那里固然职权更加显要,但每天都要跟个小斗鸡一样时刻准备战斗,出门就要瞪眼挑人错处,同时也免不了受人冷眼,跟太常寺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接下来一段时间,张岱每天除了固定时间去户部和刑部分别打卡之外,其他的时间就泡在太常寺里,协助太乐丶鼓吹等署编排祝寿节目。

在歌舞编演方面,太常寺自有专业的人才,杜甫等临时工自然就被清退出去。

因为杜甫表示要参加今年的科举,张岱便也指点他或去城南玉真公主别馆与时流聚会交际,可以沽养一些时名,这些名声在科考过程中也会发挥出不小的作用。

或是去东市书肆里购买一些时文选集,里面整编了许多近年来优秀的应试文章,不只有省试,还有诸州府试的内容也有。

京兆府作为天下首府,本身又是权贵云集,于此取解的难度也是最高的,不只本身要有足够的文学素养,同时还要有过硬的人脉关系。杜甫想要参加科举,如果取解这一关都过不了那可就搞笑了。

张岱当然相信杜甫的水平,但应试与平时的诗文创作还是有所区别的,他当然也希望杜甫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去参与应试。

不过眼下的杜甫怎麽说呢,基本上还属于无忧无虑的小年轻,对世事险恶与艰难都还认知未深,即便是想要参加科举也不过是兴之所至,并不将此当作唯一获得出身的途径,所以也就不怎麽醉心于钻营。

张岱自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秉性与命运,他就算想要帮助杜甫,也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其上,抹杀杜甫本身的个性。

所以他也只是略作提醒,至于杜甫听不听那也由得其人。反正就算杜甫应试不第,未来等到张岱掌权,给其安排一个清闲又俸禄可观的官职混日子也不是什麽难事。

相对于洒脱不羁的少年杜甫,新任协律郎的宋卓要更有上进心得多。任职以来几乎每天都住在太常寺中,凡所交代的任务也都尽职尽责的完成,简直要比前任马利征还要更加具有牛马的精神。

宋璟作为一代名臣,虽然并不像张说那样热衷扶助子孙,但家事如此,宋卓也能旁观到一些这个世界真正的运行规律,做起事来相较杜甫等深具浪漫激情的一般官宦子弟便要更加的具有目的性。

宋卓深知他在这个档口任职协律郎是多麽难得的机会,自然要紧紧抓住际遇,争取能够博得更好的表现。

跟以勤补拙的马利征不同,宋卓本身也颇具音乐才能,做起协律郎的职事来也是得心应手,每一场大型歌舞的排练都要亲自跟随监督,又比动辄甩手不管的张岱有责任心得多。

张岱也乐得将这些职事都甩给宋卓去做,而他则主要做一个联络员。

今年的圣寿庆典规模远比往年要更盛大得多,张岱他爷爷张说奏请将圣寿之日设为千秋节的奏书早就已经拟定完毕,只等圣寿之日朝堂进献。

其实去年圣寿之日张说进献《大衍历》的时候,便曾有过类似的动议,只不过由于去年边事不安,并不适合神化皇帝个人,所以才拖到了今年。今年边事屡创新功,国内也是风调雨顺,自然适合搞上一搞。

所以今年圣寿献艺者包括了内外教坊丶太常寺丶诸州伶人等等,直接和间接参与的人员便有上万众之多,加上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机构,自然需要有人内外奔走联络并协调。

张岱担任翻曲使,内外教坊乐官们便分处其下,如今又因为一曲《满朝欢令》的缘故,外州入京的伶人们也都对他好感大增,愿意听从他的协调安排。

所以当内外都在准备歌舞百戏表演的时候,他便乘马游走于诸大内之间,协调诸事准备进度,争取在八月初五圣寿之日贡献一场辉煌盛大且精彩的祝寿演出。

日前张岱又搞死了一个王毛仲的儿子,彼此可谓是结怨更深,而他之所以敢于出入宫禁,就在于他爷爷和高力士等人筹备多时针对王毛仲的行动已经开始了。

之前王毛仲已经被调离出京,接下来便是针对其职位的调整解除。在王毛仲诸多任职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是殿中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