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知己难求
由于不需要介入刑部具体的工作内容,张岱这分察也察得很快,结束了文书卷宗的审察之外,他又在刑部下属诸司溜达了一圈。
眼见时间将近正午,他便结束了今天的督察,顺便与相关人员约定好明天相近的时间把需要检察的文书呈送到他的号房里去,然后便准备离开。
「堂下已经备好餐食,张侍御是否留此用餐?」
吏员见张岱要走,便又开口询问道。
张岱听到这话,脑海中顿时泛起那坐定之后都不能平展开两臂的号房,当即便连连摇头。真要留下来用餐,还不知刑部会拿出什麽鬼东西来招待他。
他们御史台伙食在整个皇城诸司都出了名的好,才不能留下来再继续遭受刑部虐待呢!
他回到御史台公厨用餐完毕,顺便整理了一下对刑部的分察报告,接下来便又往户部而去。
午后时分,户部官署内外不再像早间那麽拥挤热闹,只是张岱来的并不巧,当司主官往中书门下奏事去了,户部这里并没有招待他,只有人将他引到侧廊去便不管不顾了。
有了上午时分在刑部的遭遇,张岱心里也清楚无论尚书省这些人表面上是何态度,内心里都还是比较抵触接受御史台的分察监视,再加上他还跟户部有的人并不是很对付。
刚才走进户部官署的时候,他便见到韦恒那货在廊下跟吏员们交头接耳丶不知在吩咐什麽,他受此冷落倒也并不意外。
好在张岱并没有被冷落太久,他在侧廊下坐了约莫有一刻多钟,便见到新任的户部侍郎裴耀卿自门外行入进来。
裴耀卿并没有留意到侧廊等候的张岱,先是径直入堂,当听到吏员进奏张岱前来分察的事情时,他眸光骤然一亮,又阔步走出堂来,站在廊下左右张望一番,旋即便见到侧方行来的张岱,当即便对张岱连连招手,脸上的喜悦也是溢于言表。
「入京后忙于职事,还待得闲后往燕公邸上拜访,顺便请见张侍御,不意张侍御今日便主动来见!」
待张岱走到近前来,裴耀卿入前一步拉着他的手便往堂中引去,一边走着还一边笑语说道:「张侍御你的事迹与高论我都闻名多时,早便想结识你这位少年俊才!
日前经东都入京时,我曾访问那位周义士之后,听其所言其父凡所谋划俱为张侍御袭得,今日既来,我要细问旧论,还请你不要厌烦!」
裴耀卿在封禅之年担任济州刺史,因为知顿得宜本来应当受召入朝,不过开元十四年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朝中人事板荡,裴耀卿便又被任命为宣州刺史,前往江南任职,并负责将江南的漕米物资输济北上。
一直等到宇文融拜相,举荐裴耀卿继任户部侍郎,裴耀卿才得以返回朝中,任命五月下达,又传递到江南,直至六月底裴耀卿才得以归朝正式任职户部侍郎。
裴耀卿之所以对张岱如此热情,就在于旧年张岱铜匦投书所进献的那改革漕运之计。
张岱当年是托以周良之名进献此计,而裴耀卿在途经洛阳时,便忍不住访问周良之子周朗,但是从其口中却没有获得什麽有用的讯息,入京之后又忙于职事而未暇去访问张岱,此时在官署中见到之后,他的心情自是颇为激动。
张岱见到裴耀卿这个治理漕运的一代名臣,心中也是深感喜悦,而裴耀卿对他的热情态度也不免让他颇感羞惭,毕竟当年他所献计还是借用了历史上裴耀卿的种种设想,颇有盗其功名之实。
因此在面对裴耀卿的热情招待时,张岱也是保持着非常恭谨的态度,向着裴耀卿深揖为礼道:「当年所献或曰善计,然亦不乏脱离实际丶未足翔实之弊。裴侍郎久参漕务丶总于江南漕情,想必更有宏计,下官亦应俯受指教,于侍郎面前实在不敢夸智!」
「我虽然参事日久,但却也只是躬于庶务而已,总揽宏计未有,所谋俱未出于张侍御所进旧计。可惜当年那位周义士已经身死王事,如今只能再讨教于张侍御,盼能有所启发。」
裴耀卿在堂中与张岱分席坐定之后,便从身边掏出一份卷轴来,一边摊开一边对张岱说道:「这漕运之计我誊录全文,并将各地河渠仓邸诸情皆有收录,今与张侍御略论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