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马云:一具僵尸!(第二更!)
说到这里时,唐启宏停顿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感觉在场的这些人,在他说完这句话后,明显的松了一口气。
察觉到这细微变化,他故意加长了停顿,准备听一下其他人的想法。
可是,足足过去了两分钟,他也没听到其他人提意见。
这帮懒鬼。
在心里骂了一声,唐启宏翻开笔记本,看着笔记本内容说道:
「虽然小米重工的主营业务很有可能是网际网路,但我们依然不能大意,按照市政府的说法,他们是明天抵达。」
「那我们就选个人出来,后天,或者大后天去拜访他们一下,也算是尽地主之谊。」
「这件事放到后面讨论,我们现在需要把重点放到我们自己身上。」
「6月1号发布的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在上个月正式落地。」
「除了这个政策,官方还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徵求意见稿,这个徵求意见稿里面,规划了未来10年的新能源发展路线。」
「这两个东西,都和我们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一两年里,我们必须要推出属于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不管是哪种方式,我们都必须推出新能源汽车。」
唐启宏刚说完话,刚才那些不说话的董事会成员立马就活跃起来:
「3月28日我们正式签署协议,正式收购沃尔沃,那可是整整18亿美元!」
「那麽多钱砸出去,我们不好好经营即将到手的欧洲市场,不好好吃透技术经营油车,去搞什麽新能源车,这不是神经病吗?」
「要我说,就应该先让其他人去淌水,试一试深浅,然后我们再入局。」
「大家说是不是?」
「王董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刚拿到沃尔沃,确实应该把重心放在这上面!」
「我也赞成王董的说法!」
「我也赞成!」
看着那一只又一只举起的手,唐启宏的脸变得越来越难看,到最后,他乾脆也放下文件,将右手举起:「我也同意王董的话!」
…………
华星路创业大厦,阿里巴巴总部。
潘晓玲抱着资料,推开了ceo办公室大门,朝右手边落地窗前,正在聊天的几个男人走了过去,走到近前,她将手中资料递给坐在沙发上侃侃而谈的马云:
「董事长,这是关于小米重工的资料!」
马云翻开资料,却发现下属送过来的资料只有那麽几页,和以往自己要的那些资料大相径庭,皱着眉翻看一会儿,发现资料中所记载的内容都是浮于表面的信息,他又不解地抬起头,看向潘晓玲。
觉察到眼神,潘晓玲连忙解释:「董事长,因为您要得比较突然,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官方,以及他们自己公布的信息,还有一些熟人,来了解这个公司。」
「可是,我们请的那些专业调查团队拿到的资料,几乎都是官方和他们自己公布的信息,至于更加私密的信息,那几乎没有。」
「他们的发展战略方向如何,没有。」
「他们的高管经历如何,没有。」
「他们的融资经历,没有。」
「有的只是他们在卖家电,又弄了一款超高性能的电池,再然后,就是发射火箭,发射卫星。」
「不过有一说一,他们的家电确实不错,在临安也能买到。」
潘晓玲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因为对面的马云脸色已经越来越黑,除开马云,现场其他几个董事局成员的脸色也越来越黑。
看着这些可有可无的资料,马云只觉得太阳穴一阵一阵的痛。
如果是以前,他不会把这个公司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因为他搞的是网际网路金融,而这个公司搞的是制造业。
两边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而且,他还可以肯定,自己的网际网路金融,可以帮助到这个公司,帮他们发展制造业。
但是现在……
他将这些资料往桌上一丢,向其他董事局成员说道:
「都看一下,就是这个公司,免费拿到了我们隔壁那片整整3000亩的土地。」
「我们花了8.5个亿,才拿到了地皮,总共也就是300多亩,他们一分钱没花,拿了3000亩。」
「你们以往都说我朝中有人好办事,这才叫真正的朝中有人好办事!
董事局的几个成员接过资料,拆分,每人拿过一份仔细看了起来。
这公司卖家电,卖特种金属制品,卖电池,卖卫星导航服务……
这公司成分很杂呀!
把资料看完,其中一个董事局成员抬眼看向马云:
「董事长,说说您的想法!」
「没什麽好的想法,因为我不知道他们的技术水平到底如何。」马云摇头,没说出什麽有建设性的意见。
董事局其他几人见状,也没接话茬,而是继续低头看手中资料,过了好一会儿,还有另外一个董事局成员抬起头:
「如果我没猜错,这个公司接下来会成为我们的劲敌。」
这个董事局成员说完话,另一个董事局成员立马反驳:「你在开玩笑吧?」
「这个公司很明显是临安市政府为了补充制造业特地邀请过来的。」
「要不然也不可能批3000亩土地,那麽多土地,他们不建工厂,难道拿来建房子?」
「那临安市政府不得扒了他们的皮?」
「而且不管从哪一方面看,这个公司在软体方面都没有太多建树,应该不会成为我们的对手。」
听见这两人互相说起来,董事局其他成员纷纷放下手中资料,将目光锁定两人。
被其他人盯着,两人就好像没察觉到一样,最开始说话的人轻轻摇头:「你想错了!」
「他们的软体实力很强,最起码,在保密方面很强。」
「要不然,他们编写不出一套完整的卫星导航系统。」
「至于你说的临安市政府邀请他们过来的目的,一是为了补充制造业,二就是为了打通制造业和网际网路的联系。」
「如果有这样一个综合性企业在手,带来的收益,会比单独的制造业企业,或者单独的网际网路企业要更大。」
「所以我断定,他们未来会成为我们强劲的对手。」
「而且我认为,他们和我们的直接竞争点,应该就在金融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