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有福大帅,就有赵大帅!(2 / 2)

清妖 傲骨铁心 4909 字 2天前

不过也不能说是诬陷,谢鸿仪丶杨彪参加白莲教是事实。

就这麽个意思了,抓个排长都得上报说抓个师长。

何况,赵安为彻底剿灭谢丶杨二人,肃清皖北「匪患」,连夜制定了一个涉及安徽丶江苏两省的「四正六隅」绞杀方案。

这个方案是仿明末兵部尚书杨嗣昌围剿张献忠的方案,光听名字就地动山摇。

费这麽大劲干什麽?

无它,夺权!

夺兵权。

在老宋提醒下,赵安索性利用这次调兵剿匪机会把皖北的淮北镇丶皖南的寿春镇绿营兵权一起抓了。

不是说把这两镇的绿营将领全部替换一遍,而是把两镇绿营的精锐全部拿到自己手下,以署理巡抚名义上报朝廷将安徽绿营的精锐重组为淮字新军。

想要达成这个目的,谢丶杨二位肯定不能是盐贩子,得是反贼大头目才行。

这件事压根都不需要老太爷同意,负责兵部的福长安点头就行。

四福儿要不点头,赵安下一期的利息就不太想支付了。

「大帅到!」

让众官员更惊讶的是门外喊的不是「赵大人」到,而是「大帅」到。

「大帅」,是清朝对高级军事统帅的尊称,一般只有钦差大臣丶经略大臣丶参赞大臣才有资格被尊称为「大帅」,地方上只有总督和巡抚有资格,只后者节制的兵马往往不及前三者。

属于「小帅」,而不是「大帅」。

赵安是署理巡抚,理论上是没资格被敬称为「大帅」的,但他和一般的总督丶巡抚又不同,不仅有黄马褂和双眼花翎,还有皇上钦赐的遏必隆刀,被尊称一声「大帅」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也没有自个让人叫自个一声「大帅」的道理吧。

堂内众官面面相窥,都觉这声「大帅」有点尴尬,毕竟这里是巡抚衙门,不是前线的临时行辕。

就连最先投靠赵安,如今靠着大兴工商被赵安特别看重的安庆知府宋嘉问都觉别扭。

关键时候,有人打破堂中沉寂,开口道:「朝中有福大帅,我安徽有赵大帅,此大清双柱也。」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臬台大人张诚基。

福大帅?

众官忍不住联想到那些来江宁「投资」的商人带来的传言,眼前这位年轻的赵大人和正领军出征高原的福大帅一样,都是当今皇上的亲骨肉!

福康安是大帅,赵大人就不是大帅了?

往更深层次去想,赵大人公然让人叫自己为大帅,是不是说赵大人对自己的身世也是一肚子数?

不要犹豫,也不要再想什麽,二堂内顿时响起一片「参见大帅」声。

赵安穿着非常正式,不仅黄马褂套在了二品大员服外面,头上插着双眼花翎,还特意把御赐尚方宝剑遏必隆刀给佩在了腰间,乍一看,真是英俊不凡不对,是英武不凡!

「诸位请坐。」

赵安环顾众官,微微点头:「昨日接到凤阳军情急报,有白莲教贼谢鸿仪丶杨彪聚众造反,现凤阳府城危在旦夕,本帅决定亲自领军出征,今日请各位前来便是商议这出征之事。」

言罢,不待众官消化,径直走到悬挂的巨大舆图前,随手拿起早就摆好的竹鞭指向图上:「谢杨二贼以往便屡屡对抗官兵,而过往围剿失利皆因困不住丶围不死,故本官要布下天罗地网,令贼插翅难逃!」

稍顿,竹鞭重重划过四个府州,「以泗州丶凤阳丶庐州丶颍州为『四正』!此『四正』为进剿核心战区,四地官府须全力动员清野坚壁,并为大军提供一切粮秣民夫,同时需出动州县力量配合大军行动,步步为营挤压匪寇活动之地!」

接着,竹鞭向外延伸,「以扬州丶淮安丶徐州丶滁州丶宿州丶亳州为『六隅』!此『六隅』乃外围封锁线,需严密巡查各水路陆路要冲,绝不能让盐匪流窜出去!」

众官目不转睛看着赵安手中竹鞭所指,不管懂兵事的还是不懂兵事的都在那似懂非懂点头。

旋即就有人意识到不对劲,「六隅」中的扬州丶淮安丶徐州皆属江苏地界,安徽调动不了人家啊。

赵安自有腹案:「本官已行文两江总督衙门详陈皖北白莲之患已危及漕运丶盐务及两江共治之安定,恳请总督衙门严饬扬州丶淮安丶徐州三地驻军同步设卡巡缉,遇匪即击,务求形成合围之势,绝不使一匪漏网!」

众人听后不由点头,有两江总督衙门协调江苏三府出动驻军配合安徽绿营,这仗就保险多了。

何止保险得多,赵安给两江总督衙门的公文还恳求总督大人派出不低于千人的督标前来参战。

没办法,赵安能够动用的安徽绿营能战兵马实在不多,即便扬州丶淮安丶徐州这三处相邻皖北的地区能够出兵帮忙,兵力也是捉襟见肘。

放下竹鞭,赵安声音陡然提高:「抚标何在!」

「末将在!」

以都司杜度为首的一众抚标军官赶紧躬身出列。

「你部明日即行开拔赶赴凤阳府城待命,记住,尔部为本帅中军,亦为督战之师!」

「嗻!」

紧接着,赵大帅的一道道调兵檄文如同插上翅膀飞向安徽各地。

「令寿春镇总兵,率本部精兵一千二百赶赴凤阳!」

「令安庆协副将,抽调精兵五百!」

「令徽州协副将,抽调精兵五百!」

「令泗州营丶庐州营丶滁州营游击,各抽精兵五百!」

「令,两淮盐捕营,抽调熟悉地形之兵四百,听候调遣!」

「.」

每一道檄文末尾赫然写着同一句话:「军情如火,刻不容缓。各军限十五日内抵凤阳城外集结!如有迟误,无论参丶游丶都丶守,皆以军法从事,决不姑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