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了!
一向求稳的福昌准备梭哈,查不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五福儿」必须是被冤枉的。
只是赵安的意思非常确定,就是希望福昌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办理案件,「公正丶公开丶公平」,而不是以一个朋友的立场试图以不光彩手段帮助另一个朋友翻案。
虽然以朋友立场帮助朋友翻案是好心,但赵安不需要福昌这个好心,因为他要借福昌的手把朱珪彻底拉下马。
也就是说福昌这个异地官不去彻查,他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问题能解决最好,解决不了就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掉。
朱珪一日不滚出安徽,赵安这个安徽官当的就不安心。
想要查清案件真相,必须实地调查,了解第一手信息,有这个想法的不仅是赵安,还有京师来的考察二人组。
采纳赵安建议的福昌动身前往五河的前一日,曹振镛同谟尔赓额就已经启程前往五河。
曹振镛的意思此案牵涉安徽巡抚朱珪,而朱珪是众所周知的清流名臣,因此朱珪不可能诬陷赵有禄,但从这些日子的调查来看,赵有禄显然也是一个深得民心的好官清官。
如此,这件事就透着蹊跷了。
想要搞清孰是孰非,唯有到案发地密访,呆在江宁城中是永远不可能知道事情真相的。
谟尔赓额虽急于回京交差,但在曹振镛的再三劝说下,还是无奈随其同往五河。
毕竟真能查清此案真相,回京之后于二人也是大有好处的。
五河位于与凤阳接壤的泗州境内,该地也是这次旱灾的重灾区。
一路过来,曹丶谟二人便发现沿途河流大多枯竭,一些河道甚至完全断流,此时已是四月,若老天爷再不下雨,随着天气逐渐变得酷热,灾情将变得更加严重。
要说地方官们在天灾下毫无作为也不属实,只这种涉及大半个省份的旱灾仅靠地方官组织的自救,对于灾情而言无疑杯水车薪。
若灾情继续持续数月,即便朝廷大规模调粮赈灾,因灾而死的百姓人数也将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数字。
乾隆五十年同样是旱灾,这场大旱席卷河南丶河北丶陕西诸省,导致赤地千里无禾稼,饿殍遍野人相食。
事后地方上报死亡人数是180馀万,朝廷认为这个数字不可信,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达到千万。
考虑毕竟乾隆盛世,一次灾情就死上千万人显然是对盛世的极大抹黑,因而朝廷并未彻查死亡人数,关于这场华北大旱的相关奏报也密档封存。
事实上河南不少地区因这场旱灾已经变得极为凋敝,很多村庄变成无人居住的无人区。
安徽现有人口两千多万,八成地方受旱灾影响,如果这次灾情同六年前华北那场大旱一样发展下去,曹振镛估计安徽死亡人数绝对不会低于二百万,甚至还有可能更高。
加之途中听说旱灾去年就已显出迹象,但各级地方官员对此都没有做出有效应对,不禁对朱珪这位清流名臣的治理能力产生些许疑惑。
救灾不如防灾的道理,朱珪岂能不知?
是地方官瞒报,还是地方官报了朱珪这个巡抚却没有重视?
带着疑惑,曹振镛同谟尔赓额继续前往五河,二人渐渐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就是他们从江宁往北走时,路上到处都是结伴出来逃荒的灾民,但越往灾区走,出来逃荒的灾民反而少了。
很快,二人就从一借宿的老乡口中知道了原因。
皆是那被安徽巡抚朱珪摘参的督粮道赵有禄之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