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前置任务?《请增补阁臣疏》(1 / 2)

第239章 前置任务?《请增补阁臣疏》

苏泽并非不想出手,奈何在说服高拱上就碰了壁。

苏泽拜访高拱,想要探一探内阁口风。

还是高拱的那间书房,但是这一次来,没有前几次的整洁。

高拱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书,最显眼的是一个大部头文档。

《大明民律》。

苏泽这才想起来,这不是自己上书,请求朝廷编修的民法典吗?

好像是交给刑部侍郎李一元编修的,这麽快就修完了?

自己请求民律,是去年六月份的事情,半年就完成初稿,这位李侍郎要麽本身非常精通司法工作,要麽自身领导能力出众。

至于这部《大明民律》草案,为什麽会出现高拱的案头,苏泽也很快想明白了。

现在内阁只有四名阁臣,首辅李春芳长期告假。

面对朝廷越来越繁重的政务,三位阁老也做了分工。

高拱掌吏部,刑部的事务也由他先票拟。

张居正掌户部,也要票拟工部的事务。

赵贞吉则负责兵部礼部。

这部《大明民律》,自然先送到了高拱的案头。

高拱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看向苏泽问道:

「工部的事情你也要掺和?」

苏泽连忙说道:

「师相,河务可是关系到百姓生计的重要事务啊。」

高拱放下眼镜,指着如同小山一样的《大明民律》,对着苏泽说道:

「如今工部是张阁老兼管,张阁老正忙着你上疏请办的《会计录》,桌案上的文书比我桌上都多。」

苏泽苦恼的看着高拱,只听到高拱说道:

「河务确实是要务,但是内阁实在是分身乏术了,不过。」

苏泽连忙说道:「师相请赐教!」

高拱说道:

「要麽你把李阁老拉回来内阁?」

苏泽听到这里,连忙苦着脸说道:

「师相是拿弟子开玩笑,弟子哪有这个本事?」

苏泽可是知道,《西游记》快要连载结束了,李阁老忙着在家赶稿,要是耽误了《西游记》完结,怕是《乐府新报》的读书就能把报馆烧了。

「要麽你就想办法,请陛下增补阁臣。」

「啊?此等朝廷大事,也轮不到弟子来上书吧?」

高拱瞪了一眼试图装傻的苏泽,接着说道:

「增补阁臣这样的大事,百官都有上书的权利。」

「但是要让陛下同意,还需要有分量的人才行。」

「而且这件事,也不适宜由阁老和九卿重臣们提出来。」

这下子苏泽明白了高拱的意思。

增补阁臣的提议,如果是阁老们提出来,内阁其他阁老,就会觉得是要上奏的阁老要拉人入阁,改变内阁的政治平衡。

特别是高拱执掌吏部,如果要增补阁臣,就要吏部拟定名单。

这种瓜田李下的事情,更不适合由高拱提出来。

而九卿重臣,都在增补阁臣的候补名单上。

他们自然也不合适提出增补阁臣的动议。

所以这件事就卡在这里了。

在皇帝心中没分量的,上书请求增补阁臣,皇帝根本看都不看。

在皇帝心中有分量的大臣,又因为这些原因不适合上书。

但是高拱很快想到了,朝中还有苏泽这样一个特殊的大臣。

苏泽从高拱府上出来,感觉自己好像某些罐头游戏里的主人公,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还要先完成一个前置任务。

要修河,就要先请皇帝增补阁臣,让阁老们减负?

那还能怎麽办呢,苏泽只能回去起草奏疏去了。

——

三月十二日,内阁。

张居正已经统计完毕了《隆庆会计录》的上册。

去年地方上各种田税经过折银计算,总共岁入是八百九十万两。

这个数字已经是大明田税的巅峰了,这都是因为去年风调雨顺,没有什麽大灾的缘故。

而去年港口的市舶税丶互市马税收了四百万两。

要知道在以前,仅次于田税的就是盐课,也就是百万两的规模。

除此之外,去年印花钱收了四十万两,内承运库经营的商铺,包括太子经营的商铺上缴了利润三十万两。

去年大明的田税丶市舶税丶盐课,还有杂七杂八的钱,总计收入接近一千五百万两。

当这个数字算出来的时候,就连张居正也震惊了!

张居正控制户部已经很久了,在先帝朝的时候,倭寇动乱加上天灾人祸不断,有的时候朝廷岁入也就是七八百万两的规模。

隆庆三年的财政收入差不多翻倍了!

可是赚得多,花的也多。

大小九卿衙门的开支,地方官府衙门的运营费用,这些帐还没有出来。

但是去年打了两场仗,备边银花费了五百万两。

除此之外,维护漕运丶建造港口码头,建设驿路驿站,这些户部和内帑都是出了钱的。

去年还办了灵济宫大会和上元灯会,再加上杂七杂八的开支,隆庆三年的朝廷开支,也是大明建国以来的历年之最。

收入多了,开支也大了。

今年的春耕才开始,但是朝堂上下都不再看着田税了。

大明疆域广阔,除非是出现全国性的极端灾害,或者倭寇入侵东南这样的重要事件,全年的田税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

去年激增的新税,才是朝堂大佬们关注的重点。

岁入的增长,也让各部衙门蠢蠢欲动。

可港口收取的市舶税,都是计入皇帝内帑的。

如今户部都有些后悔,当年商议的时候让出了市舶税,没办法向皇帝口袋里伸手。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银元和黄铜币的铸币火耗掌握在户部手里,这笔钱也有百万两的规模。

这笔钱也和市舶税绑定,户部也能从市舶税中得到一点好处。

户部实际上支配的银钱没有增长多少,可外朝的手已经伸进了户部的钱袋子。

张居正揉了揉眉心,这不,工部就嚷嚷着要治河修漕了。

工部吵架,但是又拉上了户部,谁让最终这笔银子要户部出呢?

张居正也不得不盯着这件事。

除了工部的事情外,通政邮递司的改革,也落在了张居正的头上。

在各地设立通政邮递司经历所,重新整合驿路,建立海上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