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既如此,就只能是再苦一苦百姓了
「丰益铺的牛掌柜说,他们能吃下一千二百石。」
「沧海号来人说了,他们要三千三百石新粮。」
「府城那边几位老爷都派人过来言语,粮食不能少了。」
县衙后厅内,知县,县丞与主簿,县内真正的掌控者,聚集在一起饮酒言语。
「丰益铺的后面是抚台大人。」端着酒杯的知县,沉吟片刻做出划分「这是万万不可少的。」
「至于沧海号~」
知县正色「他们要新米,那就给他们新米,一石都不能少。」
主簿与县丞齐齐颔首,表示赞同。
这家商号的背后,通着天!
据说,是某位王爷府上的产业,万万不可得罪。
「府城的几位老爷~」
知县叹了口气「我也是为难啊。」
「堂尊。」县丞笑吟吟的敬酒「新粮是不足用,可百姓手中还是有些的。」
「各位老爷那儿,还是不能少的。」
「既如此,就只能是再苦一苦百姓了。」
秋粮入库,各方面的手自然也是随之而来。
京城的,省城的,府城的都要。
朝廷的正赋,同样也是一斗都不能少。
他们这些地方官,自是不会将自己弄到手的再交出去,那就只能是再苦一苦百姓了。
「过些时日,课银之时,再加三成火耗如何?」
蟎清的粮食徵收,不但要徵收粮食,还要徵收银子。
徵收银子,则是源于摊丁入亩。
就是将徵收千年的人头税,转为按照田地数量来徵收。
广西这里,每亩民田课银大约是两钱多一些。
这已经是很高了。
要知道,一两也不过十钱,加三成的话,就等于是每亩地要交三钱银子。
广西往日里的米价,差不多是每石一两左右。
可现如今是秋收,各地粮商疯狂压价,通常能卖出七八钱一石,就已经是烧高香。
更要命的是,朝廷只收银子,可粮商们的却是给铜钱收粮。
而随着国门被轰开,钱贱银贵的趋势就一路上涨。
通过使用这种初级手段,用剪刀差狠狠收割百姓。
寻常百姓哪里懂得这些金融手法,只知道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不但吃不上,甚至卖光了都不够交税。
交不上税怎麽办,那就只能是借。
用自己家的田去做抵押,进行借贷。
结果,自然是最终丢掉自己家的土地,沦为类似农奴的佃户。
不交银子也行,直接锁拿回衙门,什麽时候交银子什麽时候放人。
因此而死者,不计其数。
抗交皇粮国税,肯定得死啊。
「三成太多了吧。」
主簿轻声开口「堂尊,泥腿子们恐怕交不起。」
「各处村镇的老爷们,或许也会有微词。」
「下弯镇的何老爷是举人,据说与京里都察院的某位都老爷有交情~」
泥腿子无所谓,交不起那就锁回来,实在不行就砍了,缓解民情。
实际上这个时代的地方,盗匪横行,天地会等反清组织更是此起彼伏的进行起义。
地方衙门的官们,其实已经察觉到了,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人口太多。
所以,许多地方都是有意识的消耗人口。
甚至于,有的县一年能砍掉上千颗首级!
知县不在乎泥腿子们的命,可关系网繁杂的老爷们,就得考虑他们的情绪了。
经过多年的土地兼并,如今摊丁入亩的大头,其实是落在了各地的乡绅们的头上。
蟎清殖民者可不是大明,什麽乡绅士绅的,不交银子统统死啦死啦滴。
乡绅们,也得交银子交粮食。
这些人通常都有着各种关系网,说不得什麽时候就能给你下绊子,参你一本。
而且他们是维护地方统治的根基力量,知县老爷也不得不慎重考虑。
「既如此。」
知县思索一番「那就再加两成火耗。」
所谓火耗银,其实就是附加税,主要用于弥补零散银两熔铸为官锭时的损耗。
摊丁入亩收的银子,要溶成五十两一个的官银。
本就要额外徵收三到四成的火耗,如今又要额外徵收两成,多出来的银子想来应付各地的老爷们之外,知县他们还能分润一笔,估计采购几个江南小娘应该没问题。
县丞与主簿,齐齐举起酒杯向着知县敬酒。
「堂尊仁厚~」
「实乃百姓之福~」
几人笑着饮下酒水,县丞放下酒杯,向着门外拍手招呼。
「进来服侍~」
房门被推开,一个高大健壮的身影,走了进来。
知县等人,皆是愕然。
怎麽不是弹唱与陪酒的小娘?
「你是何人?」主簿起身呵斥「竟敢擅闯衙门?」
来人正是林道,他笑容满面「我是来送你们上路的。」
几人大惊失色,急忙向着门外高呼。
「来人,快来人~」
「有刺客,有反贼啊~」
喊的很大声,甚至都破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