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赵俣非常清楚,所以,张纯举荐高永年担任东辅军大将时,赵俣立马就同意了。
高永年虽然是番人,但他汉化程度极高,还着有《元符陇右录》,为赵宋王朝在西北边境的战事立下不少战功,可谓文武双全丶忠心耿耿。
西线战役打响了之后,东线的辽军大将耶律斡特剌,偷偷的派了一支三千人马的轻骑兵去增援西线。
耶律斡特剌历仕辽道宗丶耶律延禧两朝,在军事上颇有建树,曾参与对阻卜等部族的征战,为辽国稳定边疆局势立下功劳。
这样的耶律斡特剌,不是不知道,他这麽调兵,一旦东线宋军这时跟他开战,会影响他这边的辽军的士气。
可在耶律斡特剌看来,他是秘密调走的这三千人马,宋军应该发现不了他的小动作,就算是发现了,也未必就能抓住这个战机。
而这三千人马只要出现在西线,很可能会大大鼓舞辽军的士气,甚至是起到反败为胜的作用。
殊不知,宋军中有千里镜,高永年又时刻都命人用千里镜观察对岸辽军的动向。
这使得高永年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耶律斡特剌的小动作。
高永年当即就下令:「整军,出战!」
范纯粹还有点犹豫,他问:「是否再等等?若是敌人诡计……」
高永年断定道:「即便是敌人之计,我五万大军在手,又有神机军,他只有三万人马,何惧之有!」
新军是双长官制,而且建军之初,李琳就定下了,平时监军说得算,战时大将说得算。
所以,高永年要出战,范纯粹也没有办法,只能全力配合。
很快,东辅军的前军便开始向辽军射击,箭矢如雨。
辽军毫无防备,受伤无数。
同时,神机前军在刘仲武和种师道的率领下向河桥发动冲击。
高永年又特意让东辅军的左军绕到白沟河的上游,找水浅的地方过河,准备杀辽军个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辽军大将耶律斡特剌见状,面色骤变,他万万没想到宋军竟能如此迅速地察觉他的调动,并迅速作出反应。他急忙命令部下整顿军阵,准备迎战,但慌乱之中,军令传达不畅,辽军阵脚已乱。
高永年立于阵前,他手中的千里镜将辽军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他挥舞着手中的令旗,指挥若定。
「传令下去,神机前军加快推进速度,务必在辽军援军抵达前渡过河桥!」
此时的白沟河畔,箭雨纷飞。
东辅军前军的强弩手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齐射,箭矢破空之声与辽军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而神机前军在刘仲武和种师道的带领下,如同一柄利刃,直插河桥。
宋军的神臂弓和虎蹲炮的射程远超辽军弓箭,密集的箭雨和炮弹压得辽军抬不起头来。
趁着这个间隙,神机军大举冲过白沟河桥,与从上流而来的东辅军左军分左右两翼,将辽军包围。
耶律斡特剌眼见局势急转直下,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若不能在短时间内稳住阵脚,辽军必将一溃千里。于是,他亲自率领麾下亲兵,意图以精锐之师冲破宋军的包围圈,重振士气。
然而,高永年早已料到耶律斡特剌会有此举,他命令东辅军右军从下流水浅之处过河,从侧翼包抄,与神机前军丶东辅军左军,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耶律斡特剌的亲兵虽然勇猛,但在宋军如潮水般的攻势下,也渐渐力不从心。
关键,神机前军的火力太猛了,正面交战之下,辽军根本就抵挡不住。
战场上,爆炸声丶喊杀声丶兵器碰撞声丶战马嘶鸣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宋军将士奋勇杀敌,一往无前,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而辽军则渐渐陷入绝望,士气低落,败象已露。
就在这时,高永年亲率东辅军的中军和后军冲过河,全军发起总攻。
宋军将士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耶律斡特剌见势不妙,想要突围逃跑,却被宋军的一名小将拦下,两人交手不过数合,耶律斡特剌便被生擒活捉。
辽军主将被捉,士气顿时一泻千里,纷纷溃败。
高永年命令所有马军掩杀,一直掩杀到了新城城下,才携俘虏缴获而归。
此战,东路军击杀数千辽军将士,俘虏数千辽军将士,尽收其牛羊驼马十馀万而归。
张询和范纯粹先后派快马去雄州向赵俣报捷,同时请示将战线前推。
赵俣得到捷报后,大喜,当即升王赡和高永年为节度留后,张询和范纯粹为观察使,其他立有战功的人,立即统计,尽快下发升赏奖励。
同时,赵俣根据曾布等人的建议,准许东路军和西路军都以涿州为下一步目标运动,等候郭成的指挥,夺取涿州……
三日后,直到东路军休整完毕,开拔了,伴馆使郑允中和马政才来接萧奉先和左企弓。
郑允中在此时的外交事务中较为活跃。他曾多次参与宋辽之间的外交活动,在一些外交事务的处理上发挥了一定作用,辽人对他很熟悉,所以赵俣派他来担任伴馆使。
而马政正是两宋时期出名的外交大臣马扩的父亲。
郑允中和马政接到萧奉先和左企弓了之后,憋了一肚子问题的萧奉先忙问:「昨日交战之声响彻云霄,不知战况如何?」
郑允中微微一笑,神色中带着浓浓的自豪:「昨日东西两线同时开战,两线我军均取得大胜,东线更是生擒活捉贵方都统制耶律斡特剌,扬我国威。」
萧奉先和左企弓大惊失色!他们万万没想到,辽军两线全都败了,甚至就连辽国名将耶律斡特剌都被宋军给捉了!
萧奉先和左企弓连忙追问细节。
对此,想要威慑萧奉先和左企弓的郑允中和马政,也没有隐瞒,将他们所知道的丶不需要保密的,全都跟萧奉先和左企弓说了。
听完,萧奉先和左企弓的心一沉。他们知道,自己这次出使,只怕是徒劳无功了。
还好,从这一路接待来看,赵宋王朝对他们的来访很重视。不管目的是什麽,至少从形式上来讲,赵宋王朝做到了礼数周全。这让他们在绝望之馀,尚存一丝渺茫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