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斗心(1 / 2)

冒姓琅琊 东周公子南 3626 字 20小时前

萧宝月重整旗鼓,先是大大方方地承认:

“我是荆州特使,不过也是禀朝廷之意而来——”

她刚开始也以为永宁蛮早投靠了巴东王,但等到了之後才知道,巴东王和永宁蛮买兵器,一直用的是朝廷名义,说是朝廷令荆州秘密筹办军械,用以北伐,此事关乎军国动向,乃绝密机要,故需假手永宁部,避人耳目;并且与蛮部贸易有违常制,如付朝堂公议,定遭阻挠,故命荆州暗中操持。同时这也是对蛮贸易的试行。如果永宁部能如期交割,并保证品质,那以後便可以长期合作,甚至直接开放商禁。

依照萧宝月的推测,巴东王弄了这麽一手,一来是防止永宁部把此事作为把柄反威胁他,二来或许也有不知不觉间拖永宁部下水的意图,不过对於萧宝月来说,这正好成了可以反制王扬压她身份的筹码。

她重整旗鼓之後,话风一转,开始反击:

“王公子虽直承於朝廷,却不依章程,避开荆州而私㣉蛮境,是何道理?”

正如王扬在话中埋後手,萧宝月也在话中埋了後手。两人的後手都藏得太深,其他人根本猜不到。不过表面上的意思是听明白了——

萧宝月虽然出於荆州,但代表的却是朝廷之意,行事正当。王扬名虽出於朝廷但却没有知会荆州,而是暗行其事。既然是暗行,只怕没有你们想象得那麽正当吧?至於具体原因是朝廷根本没有定策还是说这只是一次私下接触的试探,随你们怎麽想,反正他不是正常的丶光明正大的出使,荆州根本没接到消息。

与王扬那句“没想到你还是来了”有说给勒罗罗听的意图一样,萧宝月这句话在质疑王扬的同时,也在向昂他说明,自己并不知道汶阳部有使臣的事,并非有意隐瞒。

两人说话虽少,却都是一石四鸟,既藏後手,又明身份,又稳自己的基本盘(所在蛮部),又去踩对方。

王扬不知道巴东王和永宁蛮勾连的内幕,见萧宝月反击如此之快,心中暗暗称奇,脸上则不露分毫,只是唇角牵起一丝若有若无的淡笑,摇扇道:

“此事朝廷自有处置,非你所能知,便是巴东王也不甚明了。你只管做好你分内之事,其馀的不必多问。”

语气虽平淡,但居高临下之感跃然而出,彷佛训示部属一般。

萧宝月之前的质问本来是想动摇王扬威信,削减他在勒罗罗丶昂他心中的份量,同时诱王扬和她争辩,这就落㣉到她主导的节奏当中。可没想到王扬既没慌乱,也不辩解,甚至没有一丝窘迫,只是淡然的态度外加轻飘飘一句话,就立时变得高深莫测起来,反倒显得她自己地位不够,信息不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格调一下就变低了。

尤其是“巴东王也不甚明了”一句,简直釜底抽薪!你萧宝月再号称禀朝廷之意,那也是奉巴东王令来的。现在明白地告诉你,我此次职命,就连巴东王也不太知道是怎麽回事,你能知道啥?这就相当於直接断了萧宝月後续找补的立足根基!不仅身份莫名矮了一截,气势也弱了两分。

不过萧宝月经过开场的混乱之後,已然镇定下来,此招虽然失手,却是丝毫不乱,似笑非笑道:

“朝廷自有处置?未必吧,朝廷公议究竟如何,王公子心中自然清楚。”

两人都是八百个心眼子,每句话全是话中有话,合在一起又似乎能相互印证,给勒罗罗丶昂他听得是半明不明,半懂不懂,都各自发挥聪明才智,一边从两人对话中搜集信息,一边与自己已知的情形参照拼接,都觉有所得!但这其实是王扬和萧宝月有意引导的结果。

两人一面互踩,一面又有默契地斗而不破,谁也不直接反驳对方预设的“事实”,因为一旦引起勒罗罗和昂他对他们两人身份的怀疑,那就是两败俱伤。所以两人从不否认对方说的话,只是顺着对方的话增加设定,一边拆对方的台,一边暗合自己之前给各自蛮部讲的“故事”和立的“人设”,把勒罗罗与昂他往这俩小狐狸需要的方向引。故而表面上勒罗罗和昂他都觉得有所得,但其实所得内容大不相同。就好像两人拼拼图,因为各自的底图不同,拼出来的也自然大相径庭。

萧宝月这句话既引导昂他,为她的後手做铺垫,又是恶心王扬,引勒罗罗猜忌。不过她没料到王扬在汶阳部的操作极其灵活,进退空间都留得不小。你质疑朝廷公议?没问题啊,本来王扬就说是代表主和派来的,所以不立盟约不带诏书,让汶阳部主动归附。故而萧宝月没料到她这麽说,非但不能引起勒罗罗猜忌,反而更印证了王扬之前在汶阳部说的话。

王扬若有深意地看着萧宝月,神秘一笑:

“我自然是清楚的,只怕你......尚在梦中......”

我梦你个鬼啊!!!

萧宝月也是服了,什麽“朝廷公议”,什麽“自然清楚”都是胡编唬蛮人疑王扬的话,可这家伙居然借竿当枪使,演得跟真的似的!要不是这明明是她刚编的话,她自己差点都要怯了!还真以为他知道了什麽自己不知道的关键信息,以至於胜券在握似的!

萧宝月这边还稳着阵势,但昂他有点坐不住了。王扬演得实在太像,太过胸有成竹,对比之下,萧宝月一直处於下风,这让昂他心生疑虑。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王扬和萧宝月的策略不同。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