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迎难而上(1 / 2)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5760 字 2天前

第866章 迎难而上

能得到什麽?

这个问题问得好。

与深圳蛇口工业区合作,可以得到这个时代国内最优惠的政策丶大量优质且廉价的劳动力丶便捷的交通地理优势丶进入国内市场的机会。

东北呢?

先说政策,抱歉,这个确实没有。

蛇口试验田才刚开张没几天,出口特区的概念提出将近一年了,也还没有正式出台,当前最好的政策,也无非是广东和福建拿到的一份可以「便宜行事」的文件,嗯,就是广州拿来给白天鹅宾馆立项的那个。

其他地方想要拿出针对外资的优惠条件,估计还得等上好几年。

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东北地区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是在1984年,香港晨曦贸易公司,与哈尔滨国际饭店合作开办的「国晨食品公司」。

第一家外资企业,则是1987年6月,瑞士雀巢公司在华开设第一家工厂,地点则是在当时还归属于「松花江地区行署」的双城县。

在这方面,不说与沿海相比,就连内地不少省份,也比东北地区早得多,大部分在81年左右,就有了实际案例。

再说劳动力,还是抱歉。

这里是东北!全国最主要的工业中心,在这里,东北以占全国9%的人口比例,提供了接近20%的工业产值丶以及18%左右的GDP。

咱东北人谁不以进厂为荣?

合资?外资?

你让他去给资本家打工,信不信他给你两个大嘴巴子。

所以,大量的优质廉价劳动力?想都不要想!

或者等90年代再去想想吧。

至于交通优势。

别说,有个大连港还针不戳。

另外大地震之前,还有个唐山港也挺繁荣的,就是现在还没恢复过来。

可是有港口也没用,因为这里没有直通美国的航线啊。

想要把产品运出去,还得先用小货轮运到香港,再从香港的国际码头转乘远洋货轮送走。

路途远丶航期长,哪里比得上紧挨着香港的蛇口港?

哪哪儿都不占优势,这还怎麽谈?

领导也清楚自身的情况,要不怎麽说人家是领导呢,既然这些不好谈,那就谈谈可以谈的内容嘛。

「我们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都具有非常完善的产业基础,有技术丶有设备丶有成熟的工人。

如果贵方能与我们合作,比如说,将产品交给我们来加工,无论是服装丶电视,又或者其他方面的产品,我们都可以提供。」

周亚丽眉角轻扬,问道,「这里还有电视机厂?」

别看东北的工业很厉害,但说到无线电技术,还是以上海丶京城丶天津丶南京这些地方更胜一筹,就连广州的也不差,可东北这边的电视机?

她还真没听说过,有什麽比较知名的大牌子吗?

领导则笑了笑,很坦然地说道,「其实做电视机也并不复杂,本地就有无线电厂,买齐相关配件之后,就能组装电视机。」

周亚丽眉头微皱,正要说话。

这时陈凡忽然乾咳一声,对着领导笑道,「那什麽,这个情况呢,我也知道一点。」

迎着众人的目光,陈凡笑着说道,「我有个读者就是渖阳某无线电厂的职工子弟,他给我写的信里,说了不少厂里的事,所以我也就了解了一些。」

听到这话,领导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他还想吹几句,这下倒好,竟然有人提前泄了密,这还怎麽吹?

群众里面有「坏人」啊!

陈凡打了个哈哈,转头看着周亚丽,小声说道,「大概情况就是,这家无线电厂,以前是造收音机和电台的,完了从去年开始,在天津丶上海丶南京等地,想办法买到全套的电视机零配件,也没有生产线,就是一个装配车间,主要生产黑白电视机。」

这个真不是他乱说。

他的读者遍布全国,而这年头的读者呢,除了跟作者讨论剧情丶抒发感想之外,也会聊一聊自己和身边的情况。

作为「以厂为家」的工厂子弟,九成九的人都会炫耀一下自家的单位。比如食品厂的,就会给喜爱的作者寄点小零食,肥皂厂的,表示您家一年的洗衣皂他都包了。

纺织厂的寄点布头丶手绢,收音机厂的寄台小型半导体收音机,也不是没有。

若是无线电厂的,吹完之后,顺便再说两句,「我们厂马上就要生产电视机了,改天给您寄一台」,这种真不算离谱。

毕竟也没真寄。

不过倒是有利于陈凡了解天南地北的单位生产情况。

这些内容有时候也可以作为创作素材,……难怪这年头的作者都还看读者来信,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从里面找灵感。

不过,陈作家的消息很是吓了周亚丽一跳。

「没有生产线?」

周亚丽顿时惊了,「那产品标准丶生产效率和合格率都怎麽保证?」

陈凡乾咳两声,手捂着嘴巴,用微不可察的声音说道,「随缘。」

周亚丽眼睛狂眨,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麽话。

陈凡看了一眼脸色略显尴尬的领导,又嘀咕了两个字,「人情呐姐姐。」

周亚丽当即深吸一口气,努力挤出一张笑脸,从嘴边蹦出两个字,「懂了。」

随后对着领导扬起笑脸,恢复成正常说话的音量,说道,「那什麽,领导,您继续。呃,这个电视项目就挺好,另外还有啥项目来着?」

刚才是自己迷糊了,这不是正经的商业谈判,而是还人情的好时候,哪能要这要那的?

其中这种事也挺正常的,在美国也一样,只不过是另外一种说法,比如慈善款丶献金啥的。

他们给你一点帮助,你还他们一点小小的心意。

虽然性质不一样,但对商家来说,结果只有一个。

该出血的出血,该低头的低头,站直了赚钱的那都是顶层家族,没到那一步的,该认还是得认。

何况现在只是撒点币而已,又没让弯腰磕头,都不叫事儿!

领导也不知道陈凡跟周亚丽说了啥,只看见刚才还满脸严肃的周女士,忽然就换上一张笑脸,不仅说电视项目好,还主动询问其他项目,就有点懵。

不过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这点小场面不算啥,他很快就回过神来,若无其事地介绍相关项目。

其实还是老调重弹。

首先要排除掉重工业,他倒是想挣个「出口大型机械」的帽子,可人家外方公司就没这方面的业务,总不能硬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