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三步,当先锋(1 / 2)

湿卵胎化 黑环 3371 字 13小时前

第888章 三步,当先锋

季明决定不遗馀力支持陆真君改革这个念头,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改革注定是桩麻烦事,即便是在陆真君主导下的改革,依旧不会减轻它的麻烦程度。

季明既然已过了需要不断的证明自己,不断的服从掌教,从而稳固自己地位的阶段,那麽干嘛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自然是为了取悦诸位祖师们,好使诸祖师可以在召见他时,尽心尽力的为他指明道业上的方向,为此他一定做好改革的先锋,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力铲除改革路上的阻碍。

关于改革的具体事宜,陆真君曾经和他通过气,一共有三大举措—修订三部真经丶斋醮范化丶氏族抽薪。

修订三部真经就是广泛搜集总坛分坛的密功丶道法丶符籙典籍等等,严格鉴别真伪来历,将重要的真法秘典置于【真部】,密功丶符籙丶法术归入【玄部】,大小五行遁法与奇门遁甲之类的术数散章收录于【神部】,使弟子修行有清晰的次第和依据,最重要的是祛除伪经和假说。

一些建立在四海穷荒之中的分坛,因太平山上府曾经在一些特殊时期,势力收缩于青萍本方,使得这些分坛孤悬在外,天长日久之后,开始自成一家。

只是如此也罢,毕竟成为一支教外别传,太平山会理解其在特殊时期下的处境。

但是这些分坛的元首领袖,许是地理环境上的制约,长期未与中土来往,只在当地称霸,竟妄想着自己才是正统源流,将自家历史和经书删减修改,彻底断绝和上府联系不说,还宣称上府窃取其道法秘典。

如此邪说之风,不只在这些孤坛中流传,在那些家族中也隐秘的盛行,已经到了不可不治的地步。

故而这修订三部真经不只是整理总坛和各家分坛的道书经法,还是去邪说,立正见,乃至于最后明人心。

斋醮范化就是规范醮法仪轨,历代祖师也都有在做。

在斋醮中,开坛丶罡步丶宣咒丶请圣这四步,每一步的法门都是极其私密的修行功课,交流也只在有限的圈子里。

毕竟斋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读符图上的真法,最直观的体会真法上的关隘,自己在这醮法上的技巧心得,若是被有心人得了去,很容易对自己设下魔障。

另外,这些技巧和心得上的进步,都是靠一次次开坛作法,沟通特定神真,来慢慢积累的,一般人如何肯轻易拿出来分享。

太平山历代祖师,及其现在的陆真君,之所以积极的推动此事,就是因为醮法不仅可以解符图,还是炼宝开光的关键法门,于降魔治鬼等等方面都有奇效。

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醮法技巧,可以使自身在所侍奉神真的心中留下印象,而这种印象可是关乎日后地曹转天曹的门槛。

如今太平山上有许多弟子已于筑基三境之中炼成龙虎,乃至于已经结丹,但是在道籍之中还只是一介道徒,无法得授「道号」丶「法籙」丶「道士品阶」这三宝。

运气稍好的,有师傅一脉相承的祖师籙,如此勉强也能被授以道号和道士品阶。

因种种的缘故,个人在醮法上的积累实在太重要,重要到可以做到集体无意识的对抗宗门关于规范醮法仪轨的法旨。

在「斋醮范化」这一方面做得好的,反而是那些太平山中的氏族,其以族规家法来作约束,使得在氏族之中每个成员的醮法技巧都被记录在册。

在那些有长达千载联姻历史的几个氏族,他们之间甚至做到了有限分享这些斋醮范册,而这种范册也构成了氏族弟子们拥有修行高起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上这两项改革,都绕不开氏族。

第三项氏族抽薪,更是直接针对氏族。

原先山上钱丶张丶米三家道商家族被清洗削弱,到了如今这个时候,仿佛谁都能踩上一脚。

但这种被削弱的情况放在更久远的时间跨度之下,就如同钱丶张丶米三家道商家族历史上的一道浪花,要深刻的丶彻底的改变,只有一种手段—制度。

这类针对性的改革制度一旦开始,钱丶张丶米这三家,包括那些专注于经营地方分坛,宛如「封疆大吏」的各大氏族,都将被触动那真正根敏感的神经。

或许这些氏族对陆真君,对季明,乃至对诸多宿老元首构不成威胁,但是当他们被逼到墙角后,发动不顾一切的破坏行为,对于太平山而言,不亚于另一场大劫。

因此,怀柔手段很有必要。

隐洞之前,上官云在季明口中听到如此明显的丶充满针对意味的话,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

改革之说在山上传了许久,加上钱丶张丶米三家的前车之鉴,这迫使氏族们互相抱团,凝聚力达到顶峰,由此改革言论便也成阴魂似的,只是在山上徘徊,一直不曾落下。

他们都认为陆真君还是心有顾忌,故而在真正落实的铁腕改革中,必然也有怀柔分化之策,因此做出许多措施来防范各氏族被分化。

「小圣,此事仍要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