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绅士们太麻烦了!(1 / 2)

第663章 绅士们太麻烦了!

新德里的夏夜,潮湿的晚风裹挟着……恒河水的「香」气,吹过印度门广场上攒动的人群。

国家电视台的直播信号已经切入千家万户,办公室的灯光透过百叶窗,在草坪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晚上八点整,纳拉辛哈站在国会大厦的演讲台前,身后是巨大的三色国旗。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系领带,白色库尔塔衫的领口微微敞开,眼神里带着一种罕见的沉重,摄像机的红灯亮起时,他抬手按了按耳麦,指尖在微凉的金属表面顿了两秒。

「六十年前的那个午夜,当我们在红堡升起这面国旗时。」

他的声音透过电波,「有超过一千万人正背着行囊,在印巴边境的尘土里跋涉,我的祖父,当时是拉合尔医学院的教授,他抱着我的姑姑,在暴民的砍刀声里躲进清X寺的地窖,而我的祖母,永远留在了那条被鲜血染红的巷子里。」

台下的议员席鸦雀无声,镜头扫过前排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的喉结在松弛的皮肤下滚动,有人悄悄掏出帕子按了按眼角。

「今天,我收到了旁遮普邦农民辛格的来信。」纳拉辛哈从口袋里抽出一张泛黄的信纸,纸张边缘已经磨损,「他说他父亲临终前反覆念叨的,不是田地里的收成,而是 1947年被抢走的那片祖传的芒果园,园子里有他母亲亲手种的二十棵果树。」

他抬起头,目光穿过摄像机镜头,像是在凝视那些散布在全球的印巴分治幸存者:「这样的故事,藏在印度每一个家庭的相册里,在阿萨姆邦的难民营,在德里的贫民窟,在伦敦的印度社区养老院,有太多人带着未愈合的伤口活到今天。」

广场上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举起写着「归还我们的家园」的标语牌,标语牌的木杆上还缠着 1947年的旧报纸碎片。

「英国政府总说,分治是历史遗留问题。」纳拉辛哈的声音陡然提高,三色国旗在他身后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可历史不是冰冷的档案!它是拉合尔博物馆里被打碎的犍陀罗雕像,是喀拉蚩港口沉在海底的印度教寺庙石雕,是超过五十万人的生命,是两千万人流离失所的哭喊!」

「所以!」

「我们需要英国人赔偿!补偿我们从个人身心到国家荣誉的一切!」

新德里的街头,有人点燃了英国殖民时期的旧地图,火光在人群的脸庞上跳跃。

「我今天代表印度政府,正式向英国提出赔偿要求。」

拳头重重砸在演讲台上,木质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我们不要他们用北海油田的股权来抵帐,也不要他们用伦敦地铁的经营权来敷衍。」

他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文件,文件封面上印着烫金的印度国徽:「我们要求英国政府公开承认,1947年的印巴分治方案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求他们成立专项基金,赔偿所有分治受害者及其后裔;要求他们归还殖民时期从印度掠夺的文物,从泰姬陵的石雕碎片到马德拉斯图书馆的梵文手稿,共计三万七千件,我们有完整的清单。」

「有人会说,这是秋后算帐。」

纳拉辛哈的声音透过卫星信号传到贝尔法斯特的废墟里,传到爱丁堡的苏格兰议会,传到纽约华尔街的交易大厅,传的很远,「可当一个国家连自己的历史债务都不敢承认时,它还有什麽资格谈论文明和秩序?」

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人们开始齐声高喊:「血债血偿!」「归还我们的历史!」有位戴着头巾的老人举起一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上的年轻夫妇穿着殖民时期的礼服,背景是如今属于巴坦的拉合尔古堡。

伦敦的内阁会议室里,财政大臣刚要伸手去拿咖啡杯,却发现自己的手在发抖。

那份刚从印度传来的赔偿清单被首相捏在手里,纸张边缘已经被汗水浸得发皱。

「他们疯了?」内政大臣低吼道,「现在提出这种要求,简直是趁火打劫!」

「这帮奴隶要起来造反了吗?」

没错,在他的想法中,印度还就是奴隶。

首相没有说话,只是盯着窗外。

伦敦金融城的霓虹灯在雾中明明灭灭,他突然想起牛津大学图书馆里的一份档案,1947年蒙巴顿勋爵的私人日记里写着:「分治方案就像用菜刀切蛋糕,总会有人被割伤手指。」

可那些被割掉的,又何止是手指?

直播画面最后定格在新德里的夜空,无数孔明灯缓缓升起,灯面上印着1947年的难民照片。

纳拉辛哈站在演讲台上,望着那些飘向星空的灯火,声音低沉而坚定:

「我们等这一天,等了六十年。」

说的真鸡毛好听…

其实就是落井下石!

总结两个字:给钱!!

只不过「哥布林」那时是跪着的,现在是站着要饭的。

……

新德里的演讲馀热未消,伦敦的回应很冷淡。

唐宁街 10号的新闻发布会上,首相的发言人被追问时只抬了抬眼皮:「印度政府的声明我们注意到了,但现阶段没有更多评论。「

话音未落便转身离场,留下一群举着录音笔的记者面面相觑。

外交部的电话倒是被打爆了,从德里到纽约的媒体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接线员们对着听筒重复着同一句官腔:「此事涉及复杂历史经纬,需审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