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戚继光呢?(1 / 2)

第922章 戚继光呢?

皇上是准备在这两天的会议里,把新一届资政大学士丶学士,还有他们的具体官职,都定下来。

定下来后,五天后的正旦大典,就好按着新名单排秩序,确定由唱赞,由谁领衔上贺书,谁站在哪个位置。

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正旦大典,等于是新一届资政大学士和学士正式亮相,在宗室丶外戚丶勋贵和文武百官面前亮相。

然后再通过《皇明朝报》丶《中国政报》等喉舌报纸正式公布。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而这些礼仪规矩,就是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资政大学士和学士们确定好,朝廷新的政治局势形成,再来定朝议大夫名额。

从上而下,一步步来。

朱翊钧开口道:「朕先说说司礼监的改革。

司礼监的改革方案,前两日已经分发给诸位资政.」

朱翊钧把司礼监改革的意义又大致说了一遍,众臣们仔细地听着。

皇上愿意废除阉寺制度,恢复到秦汉内廷制度,以文武官员充任内廷近臣,大臣们也欣然接受。

设立司礼监,以阉寺钳制朝臣,是国朝比较特殊的政治体制。

是成祖丶宣仁英宗等先皇,在太祖皇帝制定的祖制框架下,为了既便于快捷便利地处理国事,又不想大权旁落,反覆权衡下逐渐形成。

属于很不正常的政治体制。

因为提拔的阉人,好的少,坏的多,说着无求无欲,对皇上忠心不二,实际上私心最重,少以国事为重,只以个人喜恶为准绳,肆意妄为,践踏公器。

偏偏这些人代表皇权,权柄极重,种种恶行对正常的国事处置和朝廷运作,破坏极大。

现在皇上废除阉寺,回归正途,是大好事。

也有少部分资政嘴角露着喜色。

他们认为司礼监改为秘书监,重用正途文武官员为近臣,朝权早晚又能回到文官的手里。

但大部分资政心里有数。

皇上这麽精明的人,怎麽可能会给你们留下这麽大的漏洞。

时代不同了,大人!

而今的教育不再是此前的私塾丶书院为主的私人教育,教育权把持在世家和大儒手里。

国民教育丶职业和高等教育,教育被朝廷毫不客气地收回「国有」。

从最基本的小学到最高等的万历大学,全由国家掌控。

祭酒丶校务主任丶教授丶老师,全由礼部招录丶任免和考成。

分科分专业教育,教育科目大纲由礼部制定,课本内容由礼部审定。

然后中考丶高考丶省考丶国考,一级级筛选分流.

你以为这样教出来和考出来的学生,还跟以前科试那样,任你掌控?

现在已经非常明显了,文官集团出现碎片化的趋势。

什麽意思?

文官确实还会结党,但是不会像以前,意见非常统一,相对也非常团结。

现在的文官也会以同学丶同乡以及恩主故吏等各种缘故,组成一个个小团体,这些小团体会因为相近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诉求,组成一个大集团。

但是这个集团非常不稳定,一旦外部或内部发生变故,就会散开,一个个小团体会重新聚集,组成不同的大集团。

比如现在朝堂上人人自诩是新党,却分成奋进和稳健两派,而两派里又分成大大小小的分支。

比如稳健派有山河系丶西北系丶江浙系丶湖广系丶西南系和岭南系。

奋进派有滦州系丶沪州系丶浙闽系丶南海系丶东北系

因为他们在不同的省份崛起,有各自的势力范围,然后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不仅如此,各派系之间还互相交错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

皇上就是故意设计成这样,让文官集团「碎片化」。如此一来,他成立内廷,以正途文武官员为近臣,根本不担心与「外朝」文武官员勾连在一起。

再说了,就算以前司礼监猖狂时,跪舔阉党丶甘为走狗的进士文官也不少!

朱翊钧扫了一眼,把众人的神情看在眼里。

他知道有资政会心里暗暗窃喜,以为万历新政又会回到老路上去。

但朱翊钧非常有把握,因为这些家伙根本还不知道,自己换了一套玩法。

还有一点,这些家伙没有搞清楚,内廷和外朝的本质不同,在于权力的来源不同!

朱翊钧讲完司礼监改革目的后,问:「诸位臣工有什麽意见?」

众人默不作声,纷纷摇头。

「既然没有意见,那朕就乾纲独断了。」

众臣心里嘀咕。

秘书监就是内廷,臣等怎麽敢胡言乱语。

「朕以冯保为秘书监监正,杨金水为左少监,以张四维丶潘应龙丶方逢时丶薛麟为右少监。」

众人面面相觑。

以这四人为右少监?

皇上这葫芦里卖的什麽药?

继续往下听吧。

「其次是戎政府改革.戎政府从嘉靖年间,皇爷爷亲自成立,让朕观戎政开始,而今有近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