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秘书监是干什麽的?(2 / 2)

朕就是万历帝 破贼校尉 4138 字 13小时前

所以内正司要分设机要通讯局丶组织局和纪察局。

机要通讯局负责机要文字往来,以及保密工作。」

南宫冶和刘禹浦静静地听着。

「通政司负责资政局丶朝议局会议的议程安排和会议记录,和其它交办事宜。

分设秘书局丶督查局。

资政局是朕设定的最高决策咨备机构,它的职权是对军国大事进行评估和决策。

秘书局记录会议纪要,以及形成的决策。

决策和决定做出后,由机要通讯局监管丶秘书局分发至内阁丶戎政府丶都察院丶宣徽院以及各地军政机构执行。

执行情况也必须有个反馈,督查局负责收集各项反馈情况,同时奉指令直接督查具体事宜。」

朱翊钧说到这里,看了南宫冶一眼,「朕钦点你为秘书监少监,兼通政使。

冯保为秘书监监正,还有张四维丶杨金水丶杨令德为少监。」

说到这里,朱翊钧意味深长地说:「时代在变,很多东西也要变。朕一直在说驱除糟粕,阉人这种有违天德人伦的制度,也该废除。

否则的话,朕会在青史沦为笑话。

从万历元年,内廷不再新招阉人内侍,最终,等到冯保丶金水这些离开,内廷终究要回到秦汉时期那样,但有所不同」

朱翊钧话里的意思很明白,秘书监将是大明的内廷,只不过这个内廷不再是内侍把控的意思,而是皇帝直接行使权力的机构。

少府监丶御马监和锦衣卫,以后可能会以某种形式合并进秘书监,或者以另外的形式存在。

皇帝将通过少府监掌控经济,拥有足够的财权。

御马监或锦衣卫控制军队。

秘书监则直接执行皇帝意志。

资政大学士和学士是皇帝的军国决策咨备人员,他们对规定的军国大事分级讨论,做出决策。

这些决策再由最高行政机构内阁,最高军事机构戎政府,最高监察机构都察院,民族和海外领地最高管理机构宣徽院,以及地方各省等机构去执行。

皇帝拥有最高否决权。

资政局的决策,没有皇帝的批覆,就不生效。

由于资政局决策讨论的是重大军国事宜,比如内阁总理丶左右丞,都察院御史中丞丶左右都御史丶戎政府五府都督以及地方巡抚丶布政使等高级官员的铨事;开战停战;以年为实施单位的国策方略决定和调整.

这些事宜不会影响到内阁丶都察院丶戎政府和地方布政司日常运作。

说白了就是皇帝通过资政局,与朝中各方势力沟通协商好,做出达成一致的重大决定,再由秘书监督促各部门坚决执行。

南宫冶和刘禹浦都是饱读史书的人,对朱翊钧的朝政新布局了解清楚后,也就明白。

皇上终于完成他的布局。

国朝的列宗,往往会陷入到一种窘境,全力扶植一位阁老,又担心他成为权臣。不全力扶植吧,又压制不住朝堂百官。

万历新朝的庙堂政治格局,跟前朝完全不同,绝不会有权臣出现。

内阁总理张相,权柄公认地超过严嵩丶夏言以及其它内阁首辅,尤其是对财政权的掌握,可以说是大明之最。

各省布政司必须按照内阁制定的五年计划和年度规划来施政,严格执行阁令和部令。

一旦有错误,直接可以追究布政使乃至巡抚的责任,通过资政局对各省布政使和左右参议进行调整。

但是他调动不了陆海军,没有最高监察权,只有一个吏部行使的内部监察权,考成法。

大理寺和司理院又几乎半自治,内阁和都察院都只能影响它,管不到它。

能动它的只有资政局和皇上。

现在又多了个秘书监为首的内廷,以后官吏除了奋进派丶稳健派和旧党之分,还可能会分成内廷系和外朝系。

因为两者的立足点完全不同,利益也会有重大分歧。

只是南宫冶和刘禹浦觉得有点奇怪,怎麽张四维成了秘书监少监?

传说他可能成为资政局第五位资政大学士,现在又成为秘书监少监,名义上冯保的助手,这就颇有深意。

不过细细一想,两人大致猜到了朱翊钧的用意。

而今这个布局是皇上的一个尝试,属于过渡阶段,所以先用冯保坐镇秘书监。

但是再过几年,资政局五位资政大学士会泾渭分明。

一位是内阁总理,代表最高行政权。

一位是御史中丞,代表最高监察权。

一位是戎政府总戎政使,代表最高军事权。

一位是内阁左丞,加重内阁的权柄。

还有一位是秘书监监正,他代表内廷。

朱翊钧今天说的够多了,他指了指刘禹浦。

「南宫转任通政使,立即接手正旦大典后的资政局和朝议局全体会议。顺天府的事,汤臣你来署理。

刑部的事你要接管,顺天府的事你也要署理一段时间。上任后首要任务是什麽,汤臣心里有数吗?」

「回禀皇上,臣署理顺天府尹后第一件事,就是进行社会治安整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