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淡淡的笑道:「我随时都有时间,不过我可先说好,工作丶工资都好解决,但是京城户口我可解决不了。」
尚宾大手一挥:「户口不算事儿,咱们内部协调,户口在哪儿都可以。」
或许是李野的「爽快」出乎了尚宾等人的预料,以为李野这个最难搞的刺头真的转性了,所以翁克明当天下午就来找李野,想要趁热打铁的夯实「人员内部流动」的事情。
但是当李野交给翁克明一份「招聘启事」之后,翁克明的脸色却阴沉了下来。
「管理干部一个不要,只要技术员丶工程师和一线工作人员,而且还需要面试,李副总经理,你这要求也太苛刻了吧.....」」
其实李野在第一次见尚宾的时候,就相中了西南重汽的几个工程师了,如果他们愿意来的话李野还是很乐意的。
所以李野抬头看着翁克明,很平静的道:「翁副总经理,上级传达的精神,就是大家在各自的能力范围之内,消化掉困难单位的馀人员,我们有需求的岗位,才是人员流动的前提,你总不能让我们为了接纳别人,再专门开辟一个岗位吧?那不又给国家增加馀人员了吗?」
「说的倒是没错,但是听说一分厂在几年的时间内,职工人数就扩充了四五十倍,就没有管理人员的缺口吗?我可是知道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有多麽难得的,呵呵呵呵......」
翁克明笑了,笑的有些讽刺。
一分厂刚刚筹建的时候才三百多人,现在都奔着小两方去了,按照这种扩张速度,管理人员怎麽可能不依靠外部流入呢?
西南重汽别的没有,就是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精通各种管理技能,现在一分厂要扩张生产线,竟然一个管理人员都不要?
所以李野这哪里是给西南重汽解决困难,分明就是挑挑拣拣想要抽空西南重汽啊!
技术人员?工程师?一线工人?
你们想得美。
「这还真不缺。」
李野也笑了:「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我上学的时候就知道了,所以一分厂从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有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任何一个科室丶车间的负责人,每年都必须给厂里推荐一个培养对象列入管理干部储备,如果这个负责人做不到,要麽是没有人才培养的能力,要麽就是妒贤嫉能......
1
,翁克明愣愣的看着李野,好半天不知道该说些什麽,但是心里早就开骂了。
【妒贤嫉能?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麽?我好不容易爬到了那张椅子上,还要一年挑一个培养对象?培养他们干什麽?替代我吗?不知道教了徒弟打师傅吗?】
但是翁克明忘了,在几十年前,就是有一帮人靠着这种积极培养的机制,最后把那些腐朽的官老爷拉下马的。
当一个团体快速发展的时候,培养多少新人都是不够用的,而当上位者想尽办法阻止新人上位的时候,那麽权利的更替,就成了某些专属人群的资源交换,这个团体,也就不可能再快速膨胀了。
所以说一分厂的管理人员,主要还是靠新人的培养,因为李野很清楚,如果那些经验丰富的「外来者」一旦超过一定的比例,就会像滴入清水中的墨汁一样,把整片水源染黑。
这,可比教了徒弟打师傅严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