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菁芜湖中共水澄(1 / 2)

隐蛾 徐公子胜治 3826 字 1天前

第334章 菁芜湖中共水澄

宗长老一连讲了三个小时,完毕后众人纷纷起身行礼散去,而宗长老则一一点首。

等人走得都差不多了,还有几个仍然在院子里站着呢,显然还有问题想请教,其中就有何考。

宗长老则摆手道:「你等且去何考,你留下来。」

没管其他人的好奇之色,宗正只单独留下了何考,和颜悦色道:「你怎麽也来了?」

何考站在阶下答道:「有高人指点,说您老今日在此开讲,我也想向您请教。」

宗正笑呵呵地抬手去拿案上的茶杯:「你想问我什麽?」

何考见那茶杯已经快空了,赶紧迈上台阶拿起壶倒上:「我想请教『先破妄后破关」之道。」

宗正放下了杯子,抬眼看着何考道:「上次当面请教我这个问题的人还是梅谷雨,看来你与她的关系不错,她也指点你来问我?」

这倒是个有趣的误会,指点何考来此的并非梅谷雨,而是比宗正还要高两辈的术门祖师赵三金。但何考并没有解释,只是很认真地静待下文。

宗正又接着说道:「五阶圆满后欲证六阶修为,须破妄成真,这一关古时又称梦生之境,往往在不知不觉之间,破关后可称大成,

如何破妄,无任何捷径可言。自古师尊也不会多言更不会多问,一旦有具体指点,哪怕是向弟子讲述自己当年的破妄经历,也难免令弟子生出见知之障。

我当年破妄,确实与他人稍有不同,那年已四十七岁,并不被同门看好,哪怕能破关成功,可能也消耗甚剧。

但事后来看,我这一关却过得很轻松,宛若无碍。

其实我当初证入妄境之时,并不知身在妄境,只是行事如常而已,所以师尊说我是先破关后破妄。

所谓先破关再破妄,恐怕比妄境中堪破更难。它在于你早有真人心境,只是修为尚未到火候,

待五阶圆满可以迈出那一步后,自然而成。

这其中没有什麽捷径巧思,更无什麽心法点拨,只在于你是什麽人,成就是成,不成就是不成我且问你,今日所讲的重点是什麽?」

说到这里宗正终于喝了一口茶,他那杯子很小,就跟喝酒似的一口乾了,何考赶紧再倒上道:「重点是子学之格物致知,但和我以前学的不太一样。」

宗正:「你学的是什麽专业,怎麽还教这个?」

何考:「自己找书看的。」

宗正:「儒家之子学,远不是我这一个下午能讲明白的,我也只勉强讲了我所看到的格致一一人如何拥有认知丶又如何去检验认知?

我并非儒学家,但很多人都叫我宗夫子,望气术看的同样是人与人。」说到这里,宗正又问了一句很莫名的话,「你带表了吗?」

何考:「没有,我只带了手机。」

宗正:「手机能看时间,也算是带了。有表的话,就可以不迟到了吗?」

何考:「那倒不是,该迟到的人还是会迟到。」

宗正:「那麽意义何在呢。」

这是一个很老笑话了,没想到宗正会在此时问起,何考也没有抖机灵,老老实实给了原版答案:「至少可以知道自己是否迟到了丶迟到了多长时间。」

宗正点了点头:「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有时候就像互相交接班。

假如交班时间是上午八点,你早到多长时间,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但若你晚到了,就不仅是你自己的事了。

格物则是告诉你应该做什麽丶不能做什麽?可是很多人在很多时候仍然做不到,并非是因为他们不知我再问你,这世上什麽人最擅长违背法令?」

看来这位宗长老有些习惯与江长老一样,想告诉何考什麽,却选择先提出问题。

何考想了想答道:「吃这碗饭的人。」

因为他老人家问的是「谁最擅长」,而不是「谁最习惯」或「谁最喜欢」,何考只能这样回答。

法令不止狭义的法律,还包括各种行政命令与行业规范丶管制条例等等。吃这碗饭的人,不仅有狭义上的从业者,更包括各种法令的制定者与执行者。

他们最清楚制定某条法令的目的,其中有什麽漏洞丶现实中的执行情况,甚至也掌握了执行的过程。

宗正又微微点了点头:「道德原则与法令规定,世上各国都不尽相同,哪怕在同一国度,古往今来也多有变迁。

有的法令见于今却不见于古,见于彼却不见于此。

我们如何知道该怎样行事?只有当为则为。

可是何事当为,何事又不当为呢?在于格致!从无知中致有知丶从已知中验所知。